重慶市擬21日起加收2元出租車燃油附加費,以應對“氣荒”,但這一倉促出臺的應對措施,被業界視作是苦于沒有應對壟斷者漲價企圖的“頭痛醫腳”之策。
昨天下午重慶部分出租車司機已領取到當地相關部門印發的“加收2元出租車燃油附加費”不干膠貼,這張不干膠貼將貼在副駕駛位置——從2009年11月21日零時起,該市每次乘坐出租車的乘客將在原有5元起步價基礎上,多支付2元。
重慶推行這一措施的原因是,當地出租車基本全使用天然氣做燃料,但最近一個月來出現了嚴重的加氣難,以前每次加氣僅需排隊10~20分鐘,但最近每次基本都在1.5~2小時,甚至3小時左右。由于當地出租車每天需加氣4小時,因此該市出租車每天實際減少正常運營時間6~8小時,部分出租車每天交班時通常只剩20~80元,個別人甚至連每日上繳的“份兒錢”都做不足。
目前重慶方面還沒有公布“氣荒”原因,19日重慶市涪陵區一家報紙上刊發的《燃氣公司回應天然氣供不應求》解釋說:全國性氣源緊張,居民冬季用氣量驟增,天然氣總量不足造成。
“現在加氣站的人說,接下來的天然氣將漲到每立方米3.5元。”重慶出租車司機吳健說,目前當地出租車購氣價格為每立方米1.98元,如漲到3.5元相當于上漲76%。
有媒體稱,今年最后三個月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應給重慶市供氣1780萬立方米/日,而目前實際供應量僅為1360萬立方米/日左右,供需缺口巨大,供求矛盾突出。“其真實目的還是想壓供漲價,逼迫天然氣價格改革盡快落地,他們想讓天然氣價格跟國際接軌。”重慶市某加油加氣站負責人19日對CBN記者稱。
重慶多名出租車司機表示,當地每年都要鬧一次或者幾次氣荒,原因是中石油方面認為天然氣價格太低,最近幾年一直想提價。此外,由于目前重慶使用的天然氣基本由中石油獨家提供,但中石油在當地的民用氣只能通過重慶市燃氣集團銷售,重慶工業用氣為每立方米1元,居民用氣為1.11元,商業用氣為2.05元。這一價格遠遠低于中石油將這些氣加壓通過管道輸往武漢、上海的銷售價,上海目前居民用氣價格已達2.5元。
“坐在內陸最大的川東氣田上卻沒氣用”是重慶市多年來的尷尬,當地政府近年一直爭取自己打井尋找氣源,但至今未獲突破。目前該市僅有墊江縣鼎發實業公司開采2000米以內淺層天然氣,但被限定不能新打氣井。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