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焦化企業按其主體分成兩大類,一是獨立焦化企業,二是鋼鐵聯合焦化企業,兩者最主要區別是獨立焦化企業生產的焦炭是以商品流通為目的;而鋼鐵聯合焦化企業生產的焦炭原則上不進入市場,僅作為提供鋼鐵廠原料的生產系統。據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統計,90%以上大中型鋼鐵企業(約84家)有自己的焦化廠。當前自產自用焦炭產量約占全國焦炭總產量1/3左右,2/3左右焦炭靠外購。
上海鋼聯煤焦團隊于2014年下半年對全國焦化企業產能、企業性質、企業數量等最新情況進行了摸排,統計結果顯示,目前全國焦化企業(含鋼鐵聯合焦化企業、蘭炭企業)數量為525家,總產能約為6億噸。按企業性質來看,國有、集體所有制企業數量為132家,產能占比為27.8%;中外合資、外商獨資企業數量為34家,產能占比為7%;民營企業數量為359家,產能占比為65.2%。
一、外資企業在焦化企業中的投資的企業數量、生產規模、分布區域
據上海鋼聯煤焦團隊統計,有外資涉及中國焦化企業的數量為34家,煉焦能力為4219萬噸,約占全國總產能7%;其中外商獨資企業為7家,其余和中方合資的企業數量為27家。分布區域來看,華北地區山西、河北為外資重點投入省份,共17家外資企業,其中山西外資企業7家,河北外資企業10家;其次山東8家、河南5家、江蘇2家、安徽、湖北各一家。
二、焦化企業停產、外資撤離情況
中國焦化企業目前受到產能過剩以及政府環保壓力等影響,企業經營情況不佳,多數企業在盈虧邊緣掙扎。隨著工信部淘汰落后產能以及《焦化行業準入條件》的頒布與實施,自2009年后焦化企業停產、倒閉的數量逐漸增多。據統計,2009~2014年期間,累計共淘汰落后產能1.15億噸,淘汰落后爐型數量為540座,其中涉及外資企業的數量不多,僅為4家,產能合計為226萬噸。因此目前外資焦化企業停產對市場影響甚微。
三、發展趨勢
由于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鋼鐵對焦炭需求的拉動作用有限,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焦化企業的市場前景并不被看好。加之焦化行業又屬于高污染、高耗能企業,是國家現階段重點監管及控制企業,企業的發展將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們認為,目前焦化企業的生存環境較為艱難,未來幾年內仍將會有企業陸續退出這個市場,但從外資所持有的焦化企業來看,仍然在資金、技術、渠道等占有一定優勢,短期抗風險能力較強,但不排除部分外資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轉而退出的可能性。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