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洋)一位優秀的同事在身邊,是值得學習借鑒的,如同一本內容豐富的書籍,博大精深。
在記者采訪他時,宋道杰說:“我沒什么可寫的?!边@位在各類期刊雜志發表了10余篇學術論文的人,真的沒有值得稱道的么?隨著采訪的深入,我漸漸發現這本書里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雖然只是閱讀到一些章節,但是,卻讓我感觸良多。
依依惜別
“10年過去了,現在想起來我也很內疚!”宋道杰忘不了懷孕六個月的妻子臨走時,對他的叮囑,要他不要累壞身子。他知道,妻子理解的背后,是對他濃濃的愛意。
2001年,在玉門油田工作的妻子到705基地看望他,他們已有三個月沒有見面了??墒牵琓K424多井并網集輸工程正在施工,由于工程直接到影響周圍幾口井的投產,工期緊,施工質量要求高,宋道杰作為油建隊現場施工技術員,負責施工方案的編制、現場施工監督和竣工資料的收集整理。他從開工起就一直在施工現場,等工程完工后,他才回到705基地見到妻子。
妻子只有七天的假期,第二天就該回去上班了??粗蔚澜茱L塵仆仆地趕回來,妻子沒有抱怨,反而愛憐地握著他的手:“你瘦了!”這樣一句話,卻勝過了千言萬語,宋道杰沒有壓抑住自己的眼淚。
這一年是油建隊最忙的一年,下一個工程馬上又要開工了。時間在宋道杰眼里就是生命,他狠了狠心,第二天送走妻子后,又奔赴下一個施工現場。
從零開始
“那時候真的很難,我們等于從零開始?!彼蔚澜芑叵肫鹨郧霸谟蜌夤茌旉爴渭夹g負責時,感慨很多。
2002年,油建隊整體轉行為油氣管輸隊,工作內容由油建安裝變成油氣儲運。宋道杰清楚,當前迫在眉睫的是要解決專業培訓問題。
他學的是石油礦藏機械專業,對專業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那些畢竟只是理論知識,要把理論知識用于實踐,還需要一個過程。
他白天在現場,熟悉設備的流程,晚上挑燈夜戰,與技術人員一起查閱大量專業書籍,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刻苦鉆研油氣儲運專業知識和壓縮結構原理、運行使用及維護原理等專業知識,并將所學知識整理成培訓教材,對本隊技術人員和運行人員進行授課,提高團隊的技能操作水平。
別人的苦,他總看在眼里,想方設法給別人挪出休假的時間,自己盡量多負擔一點。他說:“少休一點假沒關系,畢盡家里有我妻子頂著,別人都要照顧家里。”但是,他妻子也是名石化工作者,對家庭的照顧很有限。這些,他卻從不對別人講。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大家基本掌握了本崗位的操作技能,保證了各類項目的正常運行。至今,輸氣首站已安全運行了10年。
再建新功
2008年,已經成為特管中心副總工程師的他再次面臨挑戰。
“你看,現在油田的倒液運輸等生產流程實現了信息化作業,而在以前卻是依靠自身派車、自身開票,每天在倒液磅房里的票據堆積如山,不僅費時費力,還增加了用工成本?!焙唵蔚膸拙湓?,便體現了信息化建設給特管中心帶來的改變。
特管中心是七支專業化隊伍組成的生產單位,是一支具有“工作面廣、作業點分散、戰線長、專業相互獨立”特點的油田生產、保障型專業隊伍,因此,加強信息化建設,是該中心打造流暢生產鏈的關鍵。
他帶領團隊,以職責為單元進行流程優化,將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分解到部門和崗位,并規定了工作標準和工作時限。通過信息化建設,使工作中的每個步驟在信息系統中對應,形成了集生產指揮、數據統計、工作量簽證、費用結算于一體的信息化系統,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