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十佳廉潔勤政人員”、供電管理處總法律顧問楊修,十余年來代表供電管理處處理各類案件18起,為油田挽回經濟損失1155萬元;每年主持召開近20次招標會,簽訂各類合同近400份,沒有出現一起法律糾紛。
????一愛到底
????楊修同時作為中原油田供電管理處企業管理辦公室主任,經常會負責單位的招標和各類合同的簽訂,在一部分人的眼里,這可是個油水十足的“肥差”。事實上確實會有不少人登門造訪,并且都懷揣著厚實的紅包,以示“誠意”。
????楊修在家里的客廳茶幾上擱了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他每次都會翻開刑法第385條,對送禮者“解釋”一番后,說:“你不是給我送金錢,而是在給我送刑期。”送禮人便都知趣而退了。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了他的脾氣,“知難而上”的人漸漸沒有了。
????2009年春節,楊修的一位在上海經商的同學專程到家里來看望他,見楊修身居“要職”卻住在一套只有53平方米的房子里,室內配置也極其簡單,很是不解。臨告別時,老同學從身上掏出一個沉甸甸的紅包,說是給孩子的壓歲錢。楊修卻條件反射般拿起那本刑法,老同學又好氣又好笑地說:“行了,把書放下,我不投標。”楊修不好意思地笑了,最后他還是把錢還給了老同學。老同學有些意味深長地對楊修說:“來跟我干吧,我現在已是千萬資產,不會虧待你。”
????楊修很直接地拒絕了老同學的盛情相邀,因為他知道自己離不開這份深愛的工作,勤政廉潔已經成為一種信條,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楊修無憾,因為他無愧,所以他快樂。
????決不妥協
????作為中原油田供電管理處的總法律顧問,十年來,楊修代表管理處處理的各類案件沒有發生一起敗訴,在這堪稱奇跡的背后,又有多少鮮為人知的或是辛酸或是艱難的經歷。
????這是個發生在2008年11月的事情,地方某轉供電地區其中一條高壓線路發生一起電擊傷人事件。被害人認為線路屬于供電管理處,遂向中原油田提出125萬元的賠償要求,被拒絕之后,一紙訴狀把中原油田告上法庭。初審法院判定中原油田負主要責任,共需向被害人賠償79萬元。
????拿到判決書之后,楊修查閱了大量的書籍資料及文件,他認為轉供電是在特定時間、特定地區支持地方建設的行為,油田不應該承擔任何責任。他開始收集證據,尋求證人證言,毅然提起上訴。
????訴訟期間,經常有些不速之客走進楊修的辦公室,有的人甚至找到了家里,勸其“通融”,并許以“好處”,楊修總對這些說客曉之以理,請他們相信法律是公平的。
????在有一天的下班途中,楊修被幾個年輕人團團圍住。“賠款又不需要你出,這個案子就此打住!”“再辦下去當心你的家人!”“那件賠償案再不停下來,兄弟們可要去你家好好聊聊。”他們推推搡搡,你一言我一語進行恐嚇。楊修并不畏懼,很平靜地說:“悉聽尊便。”
????經過艱難的調解、合議、訴訟,法院在3年后做出終審判決,中原油田不承擔任何責任。面對著廣泛贊譽,楊修卻顯得非常平靜,他說這只是自己的份內之事。
????“妹妹,對不起”
????不久前,遠在陜西老家的妹妹打來電話,“委托”哥哥楊修為外甥謀一份好些的工作,楊修握著話筒卻半天沒有說出話來。他知道妹妹非常要強,一般是極少求人的,說起來這也是妹妹第一次“求”自己。
????楊修永遠忘不了在自己即將參加高考的時候,母親被確診為胃癌晚期,高額的醫療費用使這個本就貧困的農村家庭雪上加霜。家里再也供不起他們上學了,無奈的父親不得不讓他們兄妹二人其中一個人回家務農。面對著這種殘酷而痛苦的抉擇,兄妹二人卻百般推讓,最終他沒有“爭”過倔強的妹妹。他不會忘記妹妹背著書包回家時滿臉的淚痕,要知道妹妹也馬上就要中考了,并且成績同樣優異。那一刻楊修暗暗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報答”妹妹的這份厚重的親情。他更忘不了母親去世前反復囑托:“一定記住,你之所以上了大學,都是因為妹妹。”
????可是,當妹妹真的需要自己幫助的時候,他卻只能選擇沉默,雖然他非常清楚這種事情對于自己來說絕非難事,但是他更清楚,原則一旦撕開了口子,就很難再愈合了。細心的妹妹似乎感覺到了什么,說:“算了,哥,我不能讓你為難。”說完便悄然掛斷了電話。
????聽著話筒里的“嘟嘟”聲,這個45歲的共產黨員淚流滿面,哽咽如孩子,誰都勸不住。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