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塔克拉瑪干沙漠。天剛蒙蒙亮,東方物探吐哈物探處2162隊鉆機司機常杰元就借著月光,摸索整理著行囊,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常杰元今年50歲,是名老司機。由于長年累月風吹日曬、四海為家的野外生活,他顯得比同齡人老一些。
住同一個帳篷的小王睡眼惺忪地說:“你咋又起這么早,等天大亮了再起也不遲。”10月16日2162隊承擔的卡塔克項目開工以來,常杰元天天早起。常杰元嘿嘿一笑:“早起點兒,先檢查車,天一亮就可以干活兒了。”
在沙漠里,不僅手機沒信號,而且細沙總會吹進手機和手表里。時間長了,手機和手表容易損壞,大家也就不用了。于是,常杰元就成了大家的“鬧鐘”。
常杰元用一點儲備水簡單洗了一下臉。生活用水都是從80公里以外的主營地由水罐車司機行駛近4個小時送到分營地的。他舍不得浪費,能少用就盡量少用。隨便吃了點兒東西,常杰元開始了每天早、晚的必修課——車上車下、里里外外檢查鉆車。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隨著老常和同事們準備就緒,轟隆隆的鉆機聲打破了沉睡的大漠。
經過近7個小時的忙碌后,15時,他們吃“午飯”的時間到了。為節約時間,大家趁水罐車司機去拉水的工夫,圍在一起,速戰速決犒勞一下自己的胃。看到筆者驚訝的目光,常杰元說:“趕在天黑前多打幾口井,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