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海外項目工作3年多以來,尼羅河公司人力資源部的曹立華積極按照“五要五做”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創造性地完成本職工作,成長為集團公司海外石油業務的一名“特種兵”。
2008年,在總部工作了近6年的曹立華來到蘇丹。他所在的蘇丹3/7區項目隸屬一家合資公司,共有5個合作伙伴。項目只有40多名中國人,僅占員工總數的3%。很多部門只有幾個中國人。
由于人數少,每個人都身兼數職,所以對個人素質提出了極高要求。為此,他利用各種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并與蘇丹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積極參加聯合公司的各項活動,借以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增進對公司業務的了解。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綜合素質,使曹立華在處理各方利益糾紛時游刃有余,更好地維護中方利益。
海外項目中方人員大多身兼數職。曹立華不僅是3/7區項目的人力資源部經理,而且兼任尼羅河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經理。除了人事方面的工作外,他還要兼職完成工會等方面的工作。
為了提高項目管理水平,2008年到蘇丹項目工作以來,曹立華先是開展員工滿意度和職業生涯發展問卷調查,了解員工需求,為制定合理的人事政策和公司管理層的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為了大力推進大慶人員對口支持工作,曹立華和大慶油田多次聯系與溝通,并于2009年5月20日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2010年,曹立華從大慶推薦的68名人員中,初步選定27人參加入職培訓。截至目前,已有16人順利完成相關手續,并到崗工作。
曹立華和他的同事們建立健全基本制度,完善公司組織機構,2009年制定了《尼羅河公司領導人員選拔任用管理辦法》,為干部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他們對各級組織機構進行了調整,完善了尼羅河公司機關的部門設置。
為了提高干部隊伍素質,曹立華大力開展人員培訓工作,積極派人參加集團公司和勘探開發公司舉辦的PMP、MBA和通用管理培訓班,2008年從國內引進并舉辦了蘇丹項目首次拓展訓練培訓,2010年舉辦了模擬托福培訓班,并進行了模擬托福考試。他還積極組織和參與各項工會文體活動,豐富員工的業余生活,增強員工的凝聚力。
曹立華說:“如果海外項目是中國石油建設大軍中的特種部隊,那么從事海外業務的員工就是這支部隊的‘特種兵’。海外業務面臨的艱難環境,要求海外員工更能忍耐、更能吃苦、更能熬得住。”
蘇丹常年高溫酷暑,在蘇丹上游項目工作人員中,“海齡”7年以上的占62%。由于條件艱苦,不少人身體素質下降,甚至患病。由于人手少,很多人病后初愈就返回項目工作。曹立華就是如此。今年1月29日,他在國內做了膽囊切除手術,2月7日拆線,2月18日就返回了蘇丹,要連續在蘇丹工作5個月才能休假,原定3個月后到國內的術后復查也只能推遲了。
“既然從事海外業務的歷史任務落在我們頭上,我們就不能推卸歷史的責任。”曹立華說。(何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