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讓你們把高含水的油井取全分析油樣情況報上來,為什么幾天報不上來,如果取不到,那我去。”
“七班,你們測試功圖總存在問題,為什么不反映……”
春節剛過,在江漢油田清河采油廠采油管理二區的生產會上,該區技術信息室副主任田敏一串連環炮式的發問,“嚇得”班長們低下了頭。誰都知道,在二區,田敏敢說敢干,對工作不隱瞞,對自己嚴要求,不講情面,只要是工作上存在問題,毫不留情地點出來。
33歲,對于一個女人,正是黃金年齡,可田敏從中國石油大學畢業后,已經在清河這片鹽堿地上,在林林總總的抽油機旁,工作了八年。如果說她從一名普通的采油技術員干起,采油管理二區551口油、水井,處處有過她的身影。年輕就是力量,年輕的田敏硬是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了解和熟悉了整個二區地質情況,熟練掌握了采油工程技術,同時,快人快語,工作能力強,被大家稱為采油戰線上的“女驍將”。
采油管理二區目前有21座計量站、2座接轉站,點多面廣,而擺在面前的是開發三十年的老區,含水上升,自然遞減快,產量下滑快的不利形勢。田敏與技術室同行從核算單井產量入手,對全區414口油井按照效益進行分類,劃分無效井、低效井和高效井。并且進行查井史、開發史,向地質所的專家請教,了解區塊開發特點,通過掌握的信息較好實現生產上的技術支撐。同時要求班組做好含水化驗和大桶取樣,確保取準第一手資料,為提措施增效益提供保障。
在“一井一效一策”實施中,她經過摸索,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油井實施月底評價,當天的產量不能代表當月的生產水平,不夠準確,建議綜合評定;二是我廠在油井上措施過程中對把握不大的井要結合沖檢施工等措施進行,減少投資,通過優化措施論證提高油井效益。兩條建議均被管理區采納而應用。
在過去的一年里,田敏根據氣溫升高,井口回壓變化情況,加大力度做好降摻水工作。要求班組白班每2小時去摻水間觀察調整摻水瞬排、單井摻水油壓;夜班每4小時去摻水間觀察調整摻水瞬排、摻水油壓,通過以上措施,共揨摻水井11口。下調摻水量井61口,全年節約水處理費用約70萬元。
“田副主任,12-17-3完井開抽后,量不出油。”計量站班長打來電話,并且懷疑檢泵施工的質量問題。
“你先檢查一下站上的分離器是否有問題,如果沒有,就去檢查進站管線,采油這邊都排除了問題,再討論作業上的事”田敏當機立斷地回答。
于是,該班組立刻邊檢查分離器,邊組織人員巡線檢查管道,果然,發現一處穿孔,及時打卡子封堵后,再去重新量油,該作業井完全正常。
謙虛、任勞任怨,同樣是田敏的品格,她配合曾慶林主任,鎖定目標管理到區塊。從深化地質認識入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學確定年度、月度等工作目標,并責任到人,開展投入產出效益分析,做好提高注水效益、延長油井免修期等工作,將以產量為中心調整為以效益為中心的開發模式。2016年,轉注、大修等增加注水井20口,進一步完善注采井網,增加控制儲量4.94萬噸;實施動態調水84井次,井組見效增油1589噸;對無效井增強剩余油認識,實施熱力解堵、補孔等措施31口,累計增油10175噸,其中:2016年熱力解堵效果最好,面十四區沙三段7口熱力解堵井平均單井增油757噸,目前創效400.68萬元。
當問起田敏,是什么原因讓她對工作如此地執著和盡心時,她匆匆趕往井場的腳步沒有停下,回頭甩了一句:“干工作,就必須干好!”
(江漢油田 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