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為計劃員是個不動腦的工作,那么物資中心計劃員龔斌可以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你,你的看法錯誤!2008年12月,龔斌來到物資中心,擔任計劃員8年。毫不夸張地說,他經歷的故事都可以編成一本書。
物料編碼申請是計劃員一項基本工作。每天他最少也有十多份料表要編碼,最多的時候達到幾十份。你千萬不要小看編物碼,這其實有很深的學問。在編碼轉換之前,車間購買鋼絲繩僅用提供物資名稱和直徑就能買來需要的物品,總部在執(zhí)行標準化后,將物資編碼的內容進行了細化,比如:0163080086002192這個物碼的描述為“普通鋼絲繩\6×19-FC-Φ40mmZS 1670MPa”這個描述上包括整根所含股數和每股所含絲數,以及繩捻方式等等。這就需要他和車間溝通對接,保證編物碼時可以將參數提供完全。有時,龔斌在向車間要求提供相關參數時,車間人員會說:“為什么以前只報一個名字就能買,現在卻要這些參數?你是不是在難為我?”或是說:“你隨便給我一個物碼就行了,買錯了我都認!”碰到這種情況,他只能耐心地解釋,多次反復溝通,確保信息傳遞準確。
采購申請是龔斌每天必做的另一項基本工作。最多的時候,他一天處理過300多條采購申請。每做一條采購申請,他都要進行判斷,如何做才能將采購申請數量做到最優(yōu),既要滿足長度,又要滿足重量,如何將采購申請信息準確完整傳達,這些讓他費了不少腦筋。就拿管子的提報來說,一般情況下設計料表是按米計算,但是實際采購的時候卻是按照噸來計算的。剛開始采購的時候,龔斌僅僅只是告訴供應商采購多少噸物品,可是由于制造工藝不同,管材的壁厚也會有所不同,造成每個訂單長度和設計料單的長度不一致。為保證訂單無誤,他只能在每個訂單上標明長度,但是由于容重的原因,導致供貨時還是存在誤差。一旦出現誤差,他只能再次采購,進行補救。所以在做采購申請前,他最多時候是在計算如何分配鋼材的采購申請,把少量的采購內容匯總到一起,確保可以達到一車的重量,保證貨物能夠及時到達。
除了日常工作,最難處理的還是緊急需求物資。很多時候正常需要一周以上才能到貨的物資,急的時候只給1-2天時間供貨,需求單位一天幾個電話催貨。他立即進行判斷,庫存物資是否可以直接調用,或是找可以替代的規(guī)格。如果兩者都沒有,則要落實哪家供應商能在最短時間內供貨。如果急需的物資是總部組采的,還稍微有點不同。有一次,車間上報一個工單,物資需求比較急,龔斌打電話給總部溝通時,發(fā)現總部庫存中另一類物資可以替代,但是由于工單已做,物碼沒有和該物碼對應起來,只能協調車間改工單。有時,車間覺得改工單影響他的需求計劃提報準確率,不肯更改工單,就會造成保管員發(fā)錯貨,龔師傅只能為相關人員補救……
計劃員不可避免地要與供應商周旋,也是很費腦子的一件事。在鋼材的購買上,他就碰到過不少的問題。在鋼材價格持續(xù)上漲的時候,總部框架協議價格比實際供貨價格低很多,很多供應商不同意供貨。為此,龔斌要不停地和供應商溝通,確定愿意供貨的供應商,很多時候幾個電話打過去,一個愿意供貨的供應商都沒有。這時他就只能和總部反復溝通,征求總部意見,對物資進行調價,確保供應商按期發(fā)貨。
你如果認為計劃員和供應商、車間溝通、反饋信息、編物碼、做采購申請就是計劃員的全部工作,那你還是錯了!因為龔斌還有一個很大的工作量,就是和設計溝通。就拿耐火材料來說,今年總部組織招標的框架,由于耐火材料名稱不同,對應的價格也不同。市場上的耐火材料不太規(guī)范,不同廠家名稱不同,導致很多時候計劃員必須判斷設計的材料實際對應的名稱應該是什么。為方便工作,計劃員要及時將框架明細發(fā)送給設計人員,要求設計盡量采用框架物資,保證商務科的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很多人認為計劃員是個很輕松的崗位,其實真正在計劃員的崗位,你才會發(fā)現,他們很辛苦。他的工作無周期性,是持續(xù)不斷的。今天做完了,明天還有同樣甚至更多的工作要做。所以說,別人眼中毫無技術含量的材料類計劃員,其實是“萬能”的。他既要熟悉表格操作,又要熟悉物資相關各個系統操作,既要了解各種物資的用途和含義,又要熟悉材料的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既要和車間不停溝通,又要學會和供應商“打太極”,既要及時推廣總部的框架內容,又要能夠給設計文件糾錯。
在我眼里的“龔師傅”,可厲害啦!現在總部大力推廣易派客采購,龔師傅又開始在易派客采購之路上精心摸索……
(九江石化 姜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