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午,脫氰塔頂尾氣真空泵跳了,快到現場查看原因并重啟。
“好的,馬上就去。”1月14日星期六上午8時30分,剛剛交接完班的安慶石化化工二部Ⅱ套丙烯腈外操間被一陣緊張的呼叫聲打破了原有的秩序。
2分鐘后,對講機內傳來了汪芳午熟悉的聲音,“吳正會,我現在重啟真空泵,請盯緊數據變化。”
“好的。”
“汪芳午,還在現場嗎?怎么回事,是不是真空泵又跳了。”內操吳正會看著DCS上剛剛恢復的數據又發生了波動,再次呼叫汪芳午。
“對,又憋壓了,可能是出口管線堵了,我現在改流程,你盯緊DCS。”對講機內,汪芳午的聲音顯得有些急促。
流程改過來,裝置生產恢復了正常。
回到外操室,副班長汪芳午立即將這一情況匯報給了作業部值班人員,接到報告后,20分鐘內,該部領導和相關管理技術人員陸續從家里趕到現場。
DCS上,流程調出來了,一條并不規則的曲線圖呈現在大家面前,首席技師龔榮庭盯著曲線圖看了一會兒,立即想到是真空泵尾氣密排系統管線發生了堵塞,如果不及時處理,裝置隨時都可能會停工。
處理方法很快敲定:對堵塞管道進行蒸汽吹掃后,斷開法蘭添加盲板,再進行射流清洗。經過各專業組長和施工負責人的意見匯總,制定了添加盲板的作業方案。首先對作業面上的螺栓逐個更新替換,再進行整體分離。避免出現單個螺栓抱死而延遲拆卸進度,造成有機物的持續泄漏,將管線連接處的分離時間降到最小值。
“芳午,管道堵塞的位置現在還不明確,雖然進行了蒸汽吹掃和排凝,但管線殘留的含氰物質含量不會低于500PPM,檢修作業時必須穿戴適用于高濃度有毒氣體下的檢修操作防化服,確保安全。”
“這密閉式防化服真得算是氣防設備中的‘頂配'了。”汪芳午和班組職工一邊準備防化服一邊說。
龔大師對他點了點頭:“你的這個比喻非常形象,在這種風險較大的搶修中,不僅氣防設備要'頂配',我們的安全思想也一定要達到'頂配',把風險高估,做到風險識別的最大化,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啊!”
9時58分,搶修工作全面展開,安全組迅速調配來兩輛“高壓送風式長管式氣瓶推車”。汪芳午捋直了呼吸器的長管、扎緊呼吸面罩、進行漏氣實驗、連接防化服的內部導管、檢查密封拉鏈,經反復確認無誤后,他分別向檢修人員和裝置管理人員做出了一個“Ok”的手勢。
安全措施落實,氣瓶出口閥打開,一股氣流順著長管通入防化服中,只見防化服微微膨脹了起來。兩位檢修工人按計劃登上作業面平臺,添加盲板的工作也正式展開。因為防化服需要保持微正壓狀態,損失的空氣量比普通的空氣呼吸器要大很多,低氣壓報警哨很快就會鳴叫一次,汪芳午和班組成員需要不間斷的卸下、更換上新的氣瓶。搶修現場上空,機器轟鳴聲、報警哨的響起、戛止,仿佛演繹著一首和諧的奏鳴曲。
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警戒線外的所有人員都緊盯著搶修的作業面,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住了,作業面處噴出了一股熱流,又瞬間被堵上了。
30分鐘內,他們共替換下了14只鋼瓶,搶修重要環節——加盲板的過程終于結束了,堵塞管線成功交付檢修單位進行射流清洗……
(安慶石化 馮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