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新建的5號宿舍樓1107房間水管漏水,您快安排人來處理一下吧。”
“好的,我馬上安排施工單位人員維修。”
9月8日一上班,普光分公司生產服務中心工程管理辦公室科長巫林就接到了電話,需要他立即協調解決問題。他的手機全天都處于開機狀態,關于工程建設以及供水方面的技術問題,隨時都會有人通過電話向他反映。
巫林只有33歲,卻是普光氣田有名的工程“管家”。從2007年到普光氣田以來,這名“80后”青年經歷過氣田轟轟烈烈的開發建設階段,可謂“戰功”顯赫,獲得普光分公司及以上級別榮譽34項。
“幾乎沒有路可走,我們用馬隊運輸建筑材料,有兩匹馬掉下山崖摔死了……”說起普光氣田大灣區塊通信基站建設中的艱辛,巫林還心有余悸。2009年夏天,巫林作為項目經理,監督、管理這一工程建設。大灣區塊要建設三座通信基站,都位于山頂。蚊蟲肆虐、山路崎嶇、工農關系復雜,一個個“攔路虎”增大了施工難度。為了確保施工質量和進度,巫林連續90天住在山上。“工程絕對不能有瑕疵。”巫林始終強調施工質量。有一家施工單位沒按要求配比混凝土,巫林發現后,趕緊勒令其返工。最終,工程按期、優質完成。這些年,巫林擔任了普光氣田十多項重要工程的項目經理。其中,普光220千伏變電站工程被評為中國石化優質工程、四川省優質工程。
雖然年紀輕輕,但巫林有多個崗位的工作經歷,是個十足的“多面手”。剛到氣田時,他在普光氣田公用工程項目部,接觸過與普光氣田生產和職工生活相關的多種業務。2009年,普光分公司生產服務中心成立,他到了技術管理辦公室,愛動腦筋的他很快脫穎而出。2010年7月18日,普光地區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后河泵站取水口被泥沙堵塞,供水告急。后河泵站是普光氣田的供水“心臟”,為氣田大多數區域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緊急搶險后,巫林認識到,必須開展技術改造,提高后河泵站的風險承受能力。巫林認為,要從“擋”和“排”兩方面入手,避免泥沙堵塞取水口。他察看了達州市河道取水口、水電站取水口,借鑒經驗,改造了取水頭,降低了泥沙進入取水頭的可能性。他還主持在集水池內修建了兩米多高的擋沙墻,用來遮擋、沉淀泥沙,并設置沖洗管線,在停泵期間,沖刷沉淀下來的泥沙。經過技術改造,后河泵站再也沒有出現過泥沙堵塞取水口的情況。
由于工作表現出色,2012年,巫林被提拔為該中心技術管理辦公室副科長。該中心管理著為普光氣田提供供電、供水、通信、會務、搶維修等服務的17家業務承包單位。為了發揮“油公司”管理模式的優點,使各單位提供更好的“保姆式”服務,巫林按照“三基”工作要求,主持制訂工作標準、完善崗位職責21項,修訂并完善規章制度80余項,編寫了《工作標準與管理制度匯編》,讓該中心及業務承包單位員工明白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他還積極學習中原油田分公司“五項勞動競賽”要求,帶領后河泵站參評“星級泵站”。2015年,后河泵站被評為中原油田分公司“五星級泵站”。
認識巫林的人,都知道他工作標準高,很喜歡創新。2014年,巫林參與編制了《酸性氣田水務工程技術與運行》,該著作對酸性氣田水務工程運行管理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2015年,他在國家級期刊《工程技術》上發表了《電力系統二次防雷水平評估分析》,該成果對普光氣田夏季安全平穩生產有重要作用。
(中原油田 葛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