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首先要懂得什么是責任,既然你選擇了這一行,你就得無怨無悔地為它付出。我有時候半夜醒來,會很不自覺地想起裝置上的事。有時候,在和同事討論一些生產技術問題時,我總喜歡沿著別人或者自己在不經意間想出或提出的問題向前走,總希望能從其中發現一點什么?”幾句樸實的話語,讓人深深的記住了這位年輕的丙烯腈班長汪芳午。這位一直扎根在基層、獲得過“安徽省職工技術比武三等獎”的明星班長多年如一日,忙碌在生產一線。
汪芳午獲得這一成績絕非偶然。進廠十多年來,他一直頑強地在丙烯腈技術的海洋里辛勤跋涉著。在丙烯腈裝置,汪芳午學技術的鉆勁是裝置聞名的。從2001年工作至今,無論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他都會隨身帶著一本筆記本,看到什么可疑的地方或難以解決的問題,他都記在本子上,有時間就翻開本子寫總結,作比較。而他所帶的班組很多職工都說:“看看班長現在還那么勤奮,我們能好意思不學嗎?” 經過10多年的勤學苦練,他終于脫穎而出,成為丙烯腈工藝操作的行家里手和裝置上的活流程。他在學習和平時操作中記下數本厚厚的筆記,如今,也成了一線職工的教科書。
理論一旦于實踐交織,就會結出豐碩的成果。以前,丙烯腈裝置每次開工四效都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穩定。這不僅拖延了產品合格,而且容易造成后續生產波動。汪芳午經反復推理論證,提出一種新的操作方式。建議被采納后,將這一“龍頭”裝置每次開工到出合格產品的時間一下縮短了3個多小時。多年來,憑著豐富的操作經驗,每次裝置那兒不穩或那臺機泵開不起來,只要他一到現場,問題都會很快被解決。新裝置建成投產后,一段時間內,產品質量一直不穩定,尤其成品塔側線中丙烯醛含量最不易控制,該想的辦法都用了,該處理的設備都處理了,而產品質量還是不穩定。這時的汪芳午“沉默”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對比,他大膽提出新的方案:將成品塔塔釜溫度控制在61——63度,根據再怫器貧水出口溫度來調節,一舉解決了“卡脖子”難題。
是的,我們的選擇就注定了我們的付出,我們就必須為它著想。對于這一點汪芳午也許深有感觸。他的付出在很多時候,說出都沒有人相信。2014年4月Ⅱ套丙烯睛裝置進行首次停工檢修后,開車在即,時間緊、任務重。接完班后,他向大家講明并分配完任務后,立即帶領全班人員一下扎進現場,整夜都泡在現場,棉襖與毛衣全脫了,只穿了一件單褂在現場跑,硬是將開工時間提前到凌晨6:00。
作為一名生產一線班長,自身技術能力的提高只是一方面,管理能力的加強才能帶動整個班組上臺階。在班組管理中,經過幾年的摸索,他推出以“1+1”管理為平臺,以“員工績效行態管理”為手段,與班組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圍繞效益最大化這一主線和原則,不斷強化“三基”工作,使班組各項工作不斷上臺階,該班組在2015年榮獲“安慶石化先進班組”榮譽稱號。
“梅花香自苦寒來。”龔榮庭,這個2001年畢業于安慶石化技校的年輕人,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里,讓自己成了安慶石化一線生產崗位的一顆璀璨明星,他以汗水證明了自身的價值,他無愧于他的選擇,他無愧于歲月,無愧于生他養他的土地。
(安慶石化 馮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