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看看這個端蓋,應該可以用。”
“不錯,先拆下來。我也發現了兩個定子。”1月20日下午,在河南油田南陽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電氣運行車間檢修大廳,車間副主任謝明軍正帶領著高勝軍、覃政華、王兵3名維修人員,在廢電機里“尋寶”。他們把還可以使用的風扇、端蓋、轉子等配件都拆了下來,就連小螺絲也不放過。
“15千瓦的電機零件多,看來重新組裝兩臺電機是沒問題的。”“我看也是,多余的零件可以先備著,維修時能用得上。”圍著尋到的“寶貝”討論完,四個人蹲在地上,開始大干起來。電機的風扇鍵壞了,他們自己加工,打磨到合適尺寸。當日下午,他們一鼓作氣,成功組裝修復了兩臺完好的15千瓦電機,節約成本近8000元。
這是能源公司員工積極進行修舊利廢活動中的一個側影。
新年伊始,能源公司各部門、各單位都積極行動起來,結合實際開展修舊利廢、合理化建議征集等多形式降本增效活動。他們從零星、小批量非專業性入手,杜絕外包,減少費用。各車間使用的化工料、設備配件、材料的運輸,廢料的收集等自己動手;設備管線防腐、標識刷漆、閥門維護等維護車間自己干;非關鍵設備維修配件、儀表配件立足于修舊利廢,減少新配件購買量。
“小張,賽氏比色儀器下面突然漏油,我調了一下還是漏。”1月4日下午快下班時,接到崗位人員的電話,質量管理檢驗中心維修工張擁軍很快就來到崗位上,把賽氏比色儀器拆開,仔細檢查了儀器底座,確定是比色管下面的膠皮墊圈老化,密封不好,才導致漏油。問題找到了,可這種墊圈車間目前沒有。張擁軍想了想,跑回車間庫房找了一些膠皮還有幾個大小不一的膠皮墊圈回來。他仔細地量了量尺寸,做了幾個膠皮墊圈,又反復地安裝了好幾次,最終,比色管放進后,儀器不漏油了。
“班長,新聯合班組自己修好了儀表箱,咱班有3個儀表箱也壞了,我也去施工隊借個鉚釘槍。”“好,快去吧!”1月12日,動力儀表班員工趙紅慶從車間例會上了解到新聯合儀表班薛松剛自己買了幾個合葉、鉚釘,修好儀表箱的事后,坐不住了,當天下午就匯報給班長王充生,準備實施。堅持精打細算戰寒冬,顆粒歸倉增效益已成為能源公司很多員工的共識。月初,王充生把舊型號的點火槍改造后用到了新型號的點火槍上,還把接線處損斷的900毫米熱電偶打磨處理后,作為800毫米或750毫米的熱電偶使用。保衛部員工范明用廢舊鋼板邊角料修復好斷裂的擋車桿等等。(蔣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