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毛烏素沙漠,已是料峭寒冬,風沙極大。雖不至飛沙走石,但足以讓第一次到沙漠施工的黨義雙驚嘆不已。
每當這個時候,電焊工朱瑞總會笑著打趣道:“機器都需要潤滑油潤滑呢,我們也得吃些沙子有助于消化。”
搞得護著飯碗的黨義雙哭笑不得。風沙過去,飯菜和著細細的沙子,嚼在嘴里嘎吱嘎吱響。
朱瑞和黨義雙是河南油建鄂爾多斯項目部的兩朵焊花,負責大牛地氣田甲醇污水處理廠1標段焊接施工。在人跡罕至的毛烏素沙漠腹地,她倆像“大熊貓”一樣“稀有”。
初識黨義雙,她正躺在管線下面以一種極其古怪的高難度姿勢焊接。面罩、眼鏡、護目鏡,裹得嚴絲合縫,不仔細看,根本分不出男女。等她從管線底下爬起來,卸掉裝備,我才驚然發現她竟是一名“90后焊花”。
每天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讓23歲的黨義雙面露倦色。她扯扯發白的工衣,羞澀的站在一邊,等待同事對口后繼續焊接。
“出來鍛煉鍛煉挺好的,能學到很多東西。”小黨焊完最后一道口,起身活動了一下筋骨。
電焊工很苦,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施工環境差,如此種種,這個“90后”小姑娘仍舊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電焊工大軍。有人不理解,年紀輕輕的怎么會選擇這種最苦最累的工作。
為此,黨義雙不以為然。在她的眼里,當焊花閃耀時,是多美的一幅畫。她愛這幅畫,一定要成為最出色的“繪畫者”。
比她年紀稍長的朱瑞,給了自己很大的鼓舞。“朱姐經常和我說,女孩子沒力氣要是再沒技術,很難立足,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同樣是女電焊工,朱瑞算是這個行業的“老人”了。
二十多年來走南闖北的工作經歷,讓這個看起來瘦弱但堅韌的女焊花,多了幾分坦然與豁達。
沙漠施工,環境惡劣,條件艱苦,每天一兩百道焊口的預制量讓朱瑞有些吃不消。來毛烏素沙漠2個月,她瘦了十幾斤。
“喏,看看我的‘勛章’!”朱瑞擼起寬大的袖子,一個個觸目驚心的疤痕竟爬滿了她的手臂。
“焊接的時候燙的。”朱瑞滿不在乎地笑。
焊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工程項目的好壞。朱瑞很清楚自己這個環節的重要性。焊接的時候,經常會有飛濺掉下來,順著領口、袖口鉆進衣服里,燙的她直想哭。但是焊道還剩一點,馬上就要“勝利會師”,如果中途停下來就會多一個接頭,容易出現氣孔、夾渣現象“停一次就多一次風險,直接影響焊接質量,所以只能忍著。”她工衣上的窟窿一個接一個,胳膊上、脖子里燙出的傷疤不下十幾處。
正是因為這份堅持與責任,她們成了沙漠中最惹眼的兩朵鏗鏘玫瑰。截至目前,大牛地氣田甲醇污水處理廠1標段焊接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馬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