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間,我在中石化工作也有28年了,兢兢業業之余總想著快點退下來,安享晚年是件多么愜意的事。今年“十一”長假,77歲的老舅回家省親,卻給我上了一堂“正能量”的大課。
老舅在家里并不算老,他是我婆婆的三弟,是我老公的小舅,由于二舅在香港工作,不常回咸寧老家,我們和小舅走得親近,私下里習慣叫他“老舅”。老舅隔年或更長一點時間總會回老家來看看她的姐姐和曾幫助過他的親人們。老舅很和藹,頗具親和力,有空總會坐在我們幾個外甥中間,親切地與我們交流思想,我們也喜歡纏著他講自己的經歷、生活、還有成長的故事。
今年回家,老舅告訴我們:已近耄耋之年的他依舊被單位返聘,委以技術顧問和技術指導的重任。
我問:“老舅你累嗎?”他說:“不累,只是感到時間不夠用,這次十一我是抽空回來看望你們的,怕以后難得有空。”大家七嘴八舌地插著話:“那你的工資高嗎?”“每月多加了幾千元。”“那你的勞動價值和你的工資待遇不成正比。”老舅笑了笑,肯定地說:“不少啦! 快樂工作是一種享受,能放手讓你工作,是組織的信任;能為國家做點事,更是莫大的光榮。為了讓我工作方便,我們單位專門派人把我辦公的地方安排在我家附近,還備有助手,十分重視;能做一個對國家、對企業有用的人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人要懂得感恩和知足,才能過得充實和舒暢。現在我要把我所有關于長波通信發射機系統設備的設計開發和我國長波設備研發的經驗與資料、方案再溶合一些現代新元素分別整理成冊,供年輕的技術人員參考,小車不倒,只管推啊!”老舅的話讓我們幾個晚輩頓覺汗顏。
老舅其實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他一歲沒了父親,小時候親眼目睹了日寇用槍逼著家族的幾個大人跪在地上,直到搶走家中唯一的一頭豬。由于家里窮,沒有飯吃,他和哥哥被好心人送去了武漢的育幼院。1949年解放后,哥哥留在了武漢當學徒,他因年幼被媽媽帶回鄉下老家放牛、務農。咸寧縣有了初級中學后,他想上學讀書,將來當個工程師,建設家鄉,保衛祖國,因為他從小就懂得國家強大是多么重要啊!1952年他報考了咸寧初中,在考試中,他的政治常識考得很差,他不知道國內外發生的大事,他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只懂得山溝溝里的農活,他很失望,在考語文作文《我的理想》中寫道:我的政治常識考砸了,可能不會被錄取,更不可能實現將來上大學當工程師的夢想,但我要踏踏實實做一個好農民,種出最好的糧食交公糧,讓我受苦的媽媽不再挨餓,天天能吃上飽飯……由于中考作文內容真實感人,獲得了高分,也給主考官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正取300名考生外,老舅排在備取20名中的第二,錄入初中班的那天,老舅很興奮,整晚都沒能入睡,他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他要念好初中、高中,將來還要上大學,實現當工程師的夢想,不辜負媽媽的期望: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從此,他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從第302名直追到年級前列。1955年順利考入咸寧高中;1958年順利考入華中科技大學;1960年又進入北京郵電大學深造;1963年分配到北京一家大型國企工作。在這個大型企業中長期從事無線電發射設備的設計開發工作和技術管理工作。1985年因設計開發成功世界特大功率通訊發射機系統設備,完成了國家重大工程任務而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86年出席了《全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998年由于對我國廣播電視技術發展和廣播電視設備開發貢獻突出,榮獲了中國電子學會《廣播電視科學技術獎》。其技術職稱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如今,老舅為了國家無線電發射機的設計開發事業,雖然累得滿身是病,仍然在努力拚搏,不知老之將至。
聽老舅講那過去的事情,看歲月的風霜雖已濡染了他的華發,可那挺直的背脊依然透著一股堅毅,那炯炯有神的眸子里驟然閃亮著智慧的光芒,這種活力都源于他“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的堅定志向;源于他對職業的無限熱愛、對崇高理想的勇敢追求和摯著。老舅的“正能量”無時不在影響著我的人生,撞擊著我的心靈,鼓舞著我的斗志,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人生的態度,對企業的責任,和老舅相比我還年輕,和老舅相比我還相差甚遠。雖不能象老舅一樣為國家作出突出的貢獻,在企業我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崗,盡力做個企業和社會都需要的人 。(魯小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