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您需要啥資料打電話就行,我直接發到您郵箱里。”在太原石油濱河加油站,一位高挑清秀、滿面春風的中年員工正與專程來談業務的顧客握手道別。一轉眼,她已快步跑到加油現場,麻利地引導車輛進出。加油員小羅說:“她就是站長張莉,我們的魅力家長。”
師傅眼里的“學習帝”
2004年,張莉從機關調到加油站。當時有人勸她一線勞動密集又苦又累,沒啥經驗最好還是別去。但是張莉不這樣認為,她說:“加油站是企業生命線,這么重要的崗位,我早就想試一試了,不懂不會可以學嘛。”
說到做到,她一邊跟著老員工從八步法做起,認真掌握基本技能,一邊抓緊時間仔細研讀《加油站應知應會》,從書本上學習基層管理。只要有空閑,就主動爬油罐、測地罐、查驗加油機、更換加油槍、參與消防演練,用雙手感知加油站的一切。同時請站里的老師傅打分,若是不夠規范,立即進行改進。幾個月下來,她摸熟了加油站的每一件設施,諳熟了全套工作流程,儼然成了行家里手。“她不但學怎么用,還喜歡研究原理,換把油槍比我們都快呢。”師傅們說。
直到現在,張莉仍然堅持每天學習。系統內外的報紙雜志,先進思路,都是她給自己定的課本。每有心得體會,很快便用在具體工作上。她還對照社會超市的做法,在便利店推行“垂直陳列、先進先出”商品管理辦法,從而使便利店環境大為改觀,并保證了臨期商品的及時下架。
員工心中的“暖心姐”
加油站員工思想活躍、流動性大,如何讓員工“敬崗愛業以站為家”,一直是張莉不斷思考的大事兒。從工作角度,她給每個崗位都建立了嚴格的激勵約束機制,通過日檢查、周考核、月評比,選出加油狀元和優秀員工,鼓勵大家向先進學習。在生活方面,張莉充分發揮五小建設的作用,想方設法改善條件,還通過細微關懷讓大伙兒感受家的溫暖。
“她心里有我們。”小楊想起不久前的一個夜班。那天他突然拉肚子,自己卻不當回事兒。沒想到張莉看在眼里,馬上安排他休息。過了會兒仍不見好,張莉強令他到醫院,“我家里人都在外地,張站長就陪我去,檢查結果是急性腸炎,需要住院。辦理手續、拿藥、取化驗單,整整一晚上她都沒歇著……”
聽有個員工說家長讓他辭職,但他自己不情愿,張莉就帶著這位員工的榮譽證書和獎金,親自送到他家里。這一趟不但消除了家長對加油站工作的偏見,還收獲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張站長,孩子在你們加油站工作,我們就放心了。”
眼下中秋節將近,張莉的筆記本上工整的寫著:啤酒帶魚、可樂雞翅、紅燒肉、王婆豆腐……,后面還備注著:小呂不吃辣、小閆喜歡吃肉、小喬口味比較清淡……。可想而知,那將是多么體貼的一桌團圓飯啊。
女兒嘴上的“女漢子”
張莉用特有的細膩思維和堅毅風格在加油站的工作中,演繹著巾幗風姿,多次被評為優秀站長、優秀黨員,被同事們譽為“魅力家長”。可他的孩子卻說:“我媽是個女漢子。”
這還要從2013年說起。那年一心想干大事業的張莉,遭遇了一次“滑鐵盧”。由于政府要拓寬道路,她所在的南內環加油站被拆除。一段時間,她只能在鄰近的加油站協助處里站內事務。眼看著寶貝女兒即將面臨高考,節骨眼兒上,公司讓她再次出山,擔任太原石油萬噸大站濱河站的站長。上任不久,濱河站又開始兩微改造。
舊站交接、新站梳理、輔導女兒、監督施工……接踵而至的繁忙交織在一起,不但沒有壓倒張莉,反而激發了她更大的斗志:“我是黨員,就應該有股子沖勁。”慎重考慮后,張莉決定駐站。她要確保施工安全,更要帶著站里的兄弟姐妹們,在困難中實現輕油、非油及加油卡銷售的全面增長。這個夢想果然在年底前變成了現實。
忙過那段“崢嶸歲月”,張莉終于能喘口氣了,她撥通家里電話,想問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補償一下不能在家照顧她的“虧欠”。突然發現說起話來特費勁,干用勁兒不出聲。原來在緊張的工作中,嗓子早就啞了。“我姑娘一直支持我的工作,她哭著說,沒事的媽媽,我們都是女漢子……”
“講給員工聽、做給員工看、帶著員工干”,三句話滲透出張莉沉靜自信的內心境界,她果敢與美麗的多面人生,是濱河加油站的一張金色名片。(李強 劉昕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