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記者在昆侖燃氣吉林分公司維搶修中心辦公室看到,團支部書記小黃在寫志愿者事跡報告,辦公桌上擺著一沓獻血證,獻血者姓名一欄都清晰寫著:姜殿龍,37歲。
小黃告訴記者,姜殿龍是該搶修中心的員工,已經有10余年的獻血歷史。這22本無償獻血證都是他的。
“第一次獻血是在2002年。姜殿龍路過一家醫院獻血車旁,車前顯眼位置放著一塊宣傳牌: B型血液告急,請您伸出援手。當時他知道自己的血型是B型,于是就獻了200毫升。”小黃說。自此,姜殿龍踏上了無償獻血之路,將生命的希望源源不斷地傳遞給每一個需要的人。
特別是每逢有重大災害時,姜殿龍更是積極獻血。2004年2月,吉林市中百商廈發生特大火災事故,姜殿龍聽說有多人受傷。他想醫院肯定急需用血,急忙趕到市血站獻血。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發生地震的消息傳來,姜殿龍在捐款捐物的同時,又跑到市血站獻血。
2010年七八月間吉林市發生百年不遇的洪水,有些搶險人員受傷,他又一次主動自愿捐獻血液。
當姜殿龍得知捐血小板比獻血的作用更大后,他毫不猶豫地報名加入了志愿捐獻血小板的隊伍。血小板的采集過程比較復雜,需要有一定的勇氣。姜殿龍對此并不退縮,因為他知道,自己獻出的血液,可能就是另一個生命獲得重生的希望。
姜殿龍最初獻血時是瞞著家人的。后來吉林省紅十字會為他頒發“特殊貢獻獎”銀獎后,愛人張麗瑩才知道他獻血的事情。
姜殿龍對于獻血的事從不張揚,也沒有因為獻血影響本職工作。特別是他擔任了搶修一班班長后,多次參加燃氣搶修,確保了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