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2013年,我國化工進出口貿易將面臨外部需求持續下降以及貿易伙伴相關政策不斷收緊的雙重挑戰。同時,公眾的非理性環境維權使得國內化工發展空間受到擠壓,行業進出口貿易形勢不容樂觀。這是12月11日在北京舉行的2012/2013中國化工熱點產品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傳遞出的信息。
在2011年中國36421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中,無論是進出口總額、出口額還是進口額,新興市場在對華貿易中所占的份額都超過了50%。而2011年下半年以來,新興市場經濟體宏觀經濟運行波動劇烈,經濟增長急劇失速,資本大規模外逃,貨幣大幅貶值,即使像金磚國家這樣的熱門新興市場也未能幸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博士認為,這一態勢的持續將對中國化工行業2013年的進出口貿易產生巨大影響。
“雖然中國化工進出口總額占行業總產值的比重不大,但從結構上分析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敝袊ば畔⒅行母敝魅卫钪姓f,我國一些化工產品的出口分布情況與世界上該類產品的主要進口國分布存在很大差異,出口市場的空間差說明我國化工產品在出口策略上還有待進步。此外,我國出口的化工產品主要是資源、能耗、勞動密集型產品,而進口則是高端化學品。這樣的進出口結構很容易受到國際上如碳關稅等政策的約束和限制。
不僅是碳關稅,“我國貿易伙伴的相關貿易政策都在收緊?!泵沸掠f。據全球貿易預警組織的統計,2008年至2012年6月,全球共啟動貿易保護措施2430項,其中涉華貿易保護措施1144項,占47.1%。1979年至2012年6月,全球對華發起的1530起貿易救濟調查中,化工行業案件以371起居首。“中國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最大的受害者,而化工是重災區。”梅新育總結道。
內部發展環境的不利,對化工外貿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非理性維權讓化工產業格外受傷。”梅新育指出,近年來頻發的社會公眾環境維權中,化工受打擊最大。李中也談到,人們“妖魔化”化工產業,嚴重擠壓了化工未來的發展空間,可能成為貿易發展的基本障礙。
出路在何方?李中認為,化工行業迫切要做的就是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爱a品應該由短平快向長尾經濟轉移,更多地關注高端精細化學品和專用化學品,改變進出口的產品結構?!崩钪羞€提出,分析并找出化工產品出口市場的空間差,可能成為擴大對外貿易的良策。
而對公眾的非理性維權,梅新育認為,環境保護是應該的,但應該建立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上,而非錯誤認知和以訛傳訛。李中也認為,化工對人類的貢獻必須得到認可,應該解決好化工產業的發展空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