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發布的《石化化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下稱《行動計劃》)提出,將廣西打造成面向東盟的綠色化工產業基地,爭創國家級北部灣綠色化工產業集群。
(一)優化產業布局。
1.爭創國家級北部灣綠色化工產業集群。重點布局在欽州、北海、防城港、南寧、玉林等市,依托欽州石化產業園、北海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石化產業園、欽州高端醫藥精細化工產業園、防城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園區、南寧六景化工園區、玉林龍潭產業園區化工園區等,發展煉化一體化、現代煤化工、新能源材料、新型鹽化工、磷化工等;編制《北部灣沿邊臨海現代煤化工基地產業發展規劃》,打造北部灣全國第一個沿邊臨海現代煤化工產業基地;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培育平陸運河沿線化工產業帶。
2.壯大泛桂中產業協同聯動帶。重點布局在貴港、崇左、來賓等市。依托覃塘新材料科技產業園、桂平新材料產業園、中國—泰國崇左產業園化工集中區、廣西中國—東盟青年產業園、來賓綠色化工園區等,發展精細化工、綠色高端化肥、磷化工等。
3.提升泛桂北特色產業區。重點布局在柳州、河池、百色等市。依托柳城縣工業園區六塘片區、廣西鹿寨經濟開發區化工園區、河池市工業園區大任產業園、廣西田東石化工業園區等,發展新型鹽化工、氟硅化工、醫藥化工、新能源材料等。
(二)推動產業群鏈升級。
4.做大基礎原料產業群鏈。積極承接過剩煉油產能建設煉化一體化項目,謀劃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煤制合成氨等煤化工項目,布局輕烴裂解以及燒堿、純堿等新型鹽化工項目,補齊乙烯、PX等“三烯三苯”短板,做強甲醇、合成氨、氫氣、液氯基礎化工原料,力爭新增2000萬噸煉化能力,新增原料煤轉化量1500萬噸,進一步夯實基礎化工原料保障能力。
5.做強化工新材料產業群鏈。依托我區重點項目產出的基礎化工原料,以及區外和國外礦產資源、基礎原料,向下游延伸發展高端聚烯烴、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聚氨酯、特種合成橡膠、可降解塑料、合成纖維、生物基材料等產品。
6.做優專用化學品和精細化工產業群鏈。圍繞電子信息、汽車制造、高端裝備、紡織醫藥、冶金有色、造紙和木材家具等產業以及農業配套需求,重點發展造紙化學品、林產化工、特種膠黏劑、表面活性劑、水處理化學品、染料化學品、環保農藥、高端肥料等專用化學品,以及新能源電池材料、醫藥中間體、電子化學品、生物化學品、特種涂料等精細化工產品。
(三)科技創新突破。
7.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布局建設化工新材料開發與應用創新平臺、精細與專用化學品開發與應用創新平臺、綠色環保材料及環保技術創新平臺、氫能技術開發與應用創新平臺、綠色低碳技術研發中心、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等創新平臺。重點加快欽州石化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
8.加強智庫建設。鼓勵區內行業研究機構與國家級智庫單位加強交流合作,研究組建廣西石化化工行業研究院,為產業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資、技術創新等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詢服務。
9.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成果產業化。圍繞重劣質渣油低碳深加工、原油直接裂解、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生物質催化轉化、高性能聚烯烴及彈性體、廢棄橡膠塑料裂解技術、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等方向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成果轉化。支持石化化工中試項目的規范建設,統籌行業發展基礎和未來方向,謀劃在基礎設施條件好、管理水平高、通過認定的化工園區布局中試基地,促進行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四)加快數字化賦能升級。
10.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大石化化工行業智能制造與數字轉型培育力度,圍繞關鍵環節培育具備場景開發和解決方案供給能力的供應商,加強石化化工行業數字化轉型評估診斷,推動重點細分行業數字化技術改造提升,推動化工園區智慧化建設和管理;重點打造一批深耕石化化工細分領域、數字化水平領先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推動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開展數字化協同合作,深化專業化協作與融通發展機制。
11.推進AI智能化技術突破。以化工領域龍頭企業為核心,夯實全鏈條數據基礎,整合工藝、設備、安全及小試、中試等關鍵數據,構建標準化數據體系;強化AI模型培育,深度融入化工機理與專業知識,提升模型領域適配性;聚焦研發創新、生產優化、安全管控等核心環節,開發化工行業專用AI模型,釋放智能化技術價值。
12.拓展場景化應用落地。依托AI垂直模型與實時生產數據深度融合,重點打造六大場景化應用標桿,包括生產參數動態優化、設備故障預測預警、安全風險預警、智能倉儲管理、能源管理、智能質檢與缺陷檢測,以場景化應用推動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在石化化工行業的實戰落地。
(五)綠色低碳轉型。
13.持續推進綠色低碳改造。鼓勵利用先進適用技術實施節能、減排、低碳等改造,以石油加工等行業為重點,引導烯烴原料輕質化、優化芳烴原料結構,提高碳五、碳九等副產資源利用水平。
14.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條。以化工園區為載體,提升原料互供-能源梯級利用-副產品協同處置耦合水平,提升固廢綜合利用水平。加強發展廢塑料、廢橡膠高值化利用,推動廢舊塑料橡膠裂解技術產業化,打造國家級資源循環利用基地。
15.發展綠色低碳環保技術。重點突破排放氣凈化及提純與利用技術、先進復合離子交換膜技術、高有機物廢鹽綜合利用技術、高毒原料替代技術、智能制造和綠色低碳循環技術等基礎技術,支持企業建設綠色工廠。支持發展生物基材料等低碳產業,利用甘蔗渣、木薯渣等非糧生物質資源開發生物化工產品。
(六)加強項目建設和謀劃招引。
16.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依托重大產業標志性工程、“雙百雙新”、“千企技改”等,清單式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加強要素保障和問題協調,推動盡快落地和建成投產。
17.開展精準招商。依托北部灣沿邊臨海現代煤化工產業對接活動等平臺,吸引一批煤化工企業來桂投資。加強政策研究和項目謀劃,推動煉化一體化、現代煤化工等重大化工項目列入國家重大規劃布局。圍繞制造業、農業、能源等配套需求,招引一批化工產品生產企業。
(七)企業培優育強。
18.聚焦煉化、煤化工、氯堿等核心領域,培育全產業鏈一體化領軍型龍頭企業,強化產業引領地位;依托“三烯三苯”等上游基礎化工原料,重點發展合成纖維、高端聚烯烴等下游深加工產業,培育一批產業鏈骨干型企業,打造產業鏈集群;深耕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型企業,提升產業創新活力。
(八)開放引領發展。
19.積極構建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和北部灣港口,利用區外國外的原油、煤炭、磷礦、螢石等礦產資源,建設一批原料保供基地、初級加工基地,在區內布局發展化工產業,打造“海外資源+廣西加工+海外市場”及“海外資源+廣西加工+國內市場”發展模式;利用區外國外上游基礎化工原料,在區內延伸發展下游深加工產品,補足我區化工產業鏈的空白和短板。
20.積極拓展東盟國家市場需求。利用RCEP關稅減讓和原產地規則,擴大成品油、化肥、塑料及橡膠制品、聚丙烯、合成樹脂、精細化工品等化工產品出口,擴展東盟國家市場。聚焦東盟國家有色金屬、紡織服裝、新能源、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配套化工產品,加強與東盟國家的產業協同。
(九)助推園區能級提升。
21.規范化工園區設立和項目入園。修訂印發《廣西化工園區建設標準和認定管理實施細則》,規范化工園區設立、認定、擴區、復核等事項管理。
22.前瞻性新設立化工園區。充分發揮廣西沿邊臨港的區位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建設一批高標準化工園區,重點在南寧、欽州、北海、玉林等沿海和平陸運河、西江沿線城市加強化工園區布局。
23.加強化工園區載體建設。高標準推進化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智慧園區,提升專業化配套服務水平。創新園區建設模式,探索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破解園區建設資金瓶頸。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