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既綠化美化了自然環境,又能成為生物柴油重要原材料。江蘇卡特石油新能源有限公司張偉明用地溝油為原料,研制出生物柴油轟動業界后,日前,他又投資100萬元在武進區遙觀鎮閑散土地上,種植100畝油果樹,用于生產更高品質生物柴油,此舉再次受到各界關注。
近年來,人們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傳統能源體系之外的新能源領域。生物柴油以其優越的環保性能受到了各國重視。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開始生產銷售生物柴油。在歐洲,生物柴油已占到成品油市場的5%。
2004年9月,張偉明斥資600余萬元,從上海石油商品應用研究所請來兩名工程師,并與江蘇工業學院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從最初試驗室里以菜籽油做原料生產生物柴油技術,到實際生產中用廉價的地溝油、豬油以及米糠油、棕櫚油的下腳料做原料,歷經數千次試驗,于2006年1月生產出首批8噸生物柴油。經權威機構檢測,各項指標全部達到礦物柴油標準,其中,密度、開口閃點、十六烷值、硫含量等指標還優于礦物柴油。而每噸的市場售價較礦物柴油便宜六七百元。
記者在該公司試驗室里看到,生物柴油成品色澤清澈透明,味淡,經燃燒后排出的尾氣如廚房間炒菜時散發的氣味。“喝生物柴油的汽車和機器,動力與使用礦物柴油相當,但排放出的廢氣中有害物卻比礦物柴油降低50%以上”。
作為目前全省唯一通過省質監部門檢測合格的生物柴油制品,該產品在2006年江蘇國際新能源展覽會上受到了時任江蘇省省長梁保華的高度評價,并勉勵企業:“這個項目是廢物利用,有利于環保,值得鼓勵和發展。希望企業不斷做大規模,延伸產業鏈。”
今年3月,張偉明隨常州黨政企業院校行代表團一路拜訪大院大所大學,并得到了大連理工大學等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持。回來后,立即著手研發以“油果樹”為原材料,生產高品質生物柴油。
張偉明介紹,“油果樹”學名叫烏桕,被科學界譽為“綠色原子彈”,是生物柴油的優質原料樹種。每100公斤果實可出皮油25-26公斤、梓油16-17公斤,此次栽種100畝,畝產果實1500公斤,進入盛產期后,可年產優質生物柴油60噸。
用“油果樹”為原材料生產的生物柴油可作為礦物柴油的替代燃料,可廣泛用于載重汽車、機車、艦船等柴油內燃機,同時還可作為工業窯爐、鍋爐、發電廠等非動力燃料。目前已給多家單位試用,效果良好。
記者從該公司發展規劃中看到,至“十一五”期末,公司產能將突破年產8萬噸。雖然相對于全市每年50余萬噸柴油的消費量來說產能還很小,但能夠在綠化環境的過程中,種植下一片片“綠色油庫”,這本身就已是功德一件。
“作為‘綠色能源’,國家有關部門正加快生物柴油產業化步伐,江蘇省政府也緊鑼密鼓制訂鼓勵措施,發展生物柴油,今后的市場需求量將越來越大。”張偉明高興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張偉明已正式向國家專利局提出了生產生物柴油的設備、配方和工藝3項發明專利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