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因為傳統膠粘材料性能而遇到塑料零件摔裂損傷難以修復、醫療器械膠層老化、戶外設備受損維護困難等問題。位于湖州市長合區的湖北大學長三角創新中心的科研人員經過上百個日日夜夜持續研發,研發出一種新型聚氨酯材料——室溫可自愈型聚氨酯材料,其不僅具備“自愈”能力,還因為添加了特種抗菌材料可為智能裝備、植入器械及極端環境防護提供了顛覆性解決方案。有望從根本上解決傳統膠粘劑從生產到廢棄始終困于“資源消耗(90%原料依賴石油)-污染累積(微塑料/甲醛釋放)-低效回收”的線性死循環的難題。
該新型聚氨酯材料核心技術在于“長軟鏈段(柔性單元)”與“剛性環(硬質骨架)”的創新協同設計,這種協同設計成功地解決了自愈材料普遍存在的修復速度慢或機械性能差等行業難題,使得其能夠在室溫條件下出現裂紋或磨損時,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實現自修復。實驗表明,該材料在產生劃痕后,于室溫下數小時內即可明顯愈合,24h自愈效率高達80%-90%,愈合后力學性能可恢復至原水平的85%以上,完全可以滿足多數實際應用需求。
材料自愈特性大幅延長了產品使用壽命,報廢后仍可實現高效回收。實際應用案例中,采用該材料制作的工業零部件使用壽命延長2-3倍,循環再利用率達到70%=80%,徹底打破傳統膠粘劑“一次性使用、難以回收”的困局。
貼近生活:三大應用場景
● 智能裝備領域:該材料可用于高端智能穿戴及精密電子設備中,實驗表明其自愈效率可達80%以上,能在復雜使用條件下快速自主修復微小損傷,有效保障設備長期穩定運行。
● 植入醫療器械:在醫療植入物應用中表現優異,其自愈合特性結合抗菌成分,對常見病菌抗菌率超過90%,顯著降低生物相容性風險,提升醫療安全與可靠性。
● 極端環境防護:尤其適用于戶外設施、能源管道等嚴苛工業環境,在高溫、高濕或腐蝕條件下,仍保持極高自愈效率與良好力學恢復能力,承重性能優異,大幅提升設施在惡劣工況中的耐久性。
湖北大學長三角創新中心研發的室溫可自愈型聚氨酯材料不僅攻克了傳統膠粘劑的多個痛點,更在安全性與環保性上實現雙重突破,可實現環境友好型生產,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奉獻科技力量。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