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可生物降解塑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廣泛使用,其廢棄物在環境中不斷積累,帶來嚴重的污染問題。盡管電催化回收PBS水解產物中的1,4-丁二醇(BDO)轉化為琥珀酸(SA)是一種環保的回收策略,但目前技術仍面臨催化劑效率低、法拉第效率(FE)不高以及膜分離成本高昂等挑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近日,同濟大學陳作鋒教授、湖南大學鄒雨芹副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種創新的配對電催化策略,成功將PBS廢棄物高效轉化為高純度琥珀酸(SA)。該研究通過硫醇修飾的金屬有機框架(MOFs)催化劑與CO?輔助沉淀系統相結合,實現了95.7%的法拉第效率和92.5%的產率,并構建了無膜共電解系統,整體SA生產的法拉第效率達到驚人的183.8%,為塑料廢棄物的高值化回收提供了新路徑。相關論文以“Upcycling Polybutylene Succinate Waste to Succinic Acid via Paired Electrocatalytic using Thiol-Engineered MOFs and a CO2-Assisted Precipitation System”為題,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論文第一作者為Xiong Dengke。
研究人員首先合成了一種硫醇修飾的NiBDC@NiS?.??催化劑。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原子力顯微鏡(AFM)圖像顯示,該催化劑由嵌入納米片中的2-3 nm簇組成,具有較高的表面粗糙度和約2 nm的單層厚度,有助于增強電解液潤濕性和氣泡脫離。X射線衍射(XRD)和電子順磁共振(EPR)分析表明,硫醇修飾引入了硫空位,提高了比表面積和電子傳導性。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和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XAFS)進一步證實,硫修飾導致鎳位點電子結構優化,配位數略有下降,形成不飽和位點,增強了反應物的吸附與活化。
在電催化性能測試中,線性掃描伏安(LSV)曲線顯示,NiBDC@NiS?.??在含有BDO的電解液中表現出顯著高于純堿析氧反應(OER)的電流密度,達到工業級電流水平。電化學阻抗譜(EIS)和塔菲爾斜率分析表明,該催化劑具有更低的電荷轉移阻力和更快的反應動力學。接觸角測試顯示,NiBDC@NiS?.??對水和BDO均具有良好親和力,尤其適用于疏水-親水雙性分子的高效轉化。
通過核磁共振(NMR)和高效液相色譜(HPLC)對反應產物進行分析,證實BDO被成功轉化為SA,中間體4-羥基丁酸(4-HBA)逐漸生成并消耗。在1.5 V vs. RHE電位下,法拉第效率高達94.7%,且循環穩定性優異。原位拉曼光譜進一步揭示了反應過程中Ni³?OOH的形成與消耗機制,表明BDO可自發還原Ni³?,促進反應進行。
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硫修飾顯著降低了BDO氧化過程中的能壘,優化了中間體的吸附與脫附行為。態密度(DOS)和晶體軌道哈密頓布居(COHP)分析顯示,硫引入調節了鎳的d帶中心,增強了對BDO的吸附強度并促進SA的脫附,從而提高了整體催化效率。
為進一步提升SA產率和系統經濟性,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無膜共電解系統,在陽極進行BDO氧化,在陰極進行馬來酸還原,兩者均生成SA。該系統在1 A電流下電壓僅為1.9 V,遠低于全水分解系統,最大FE達183.8%,且可直接使用PBS堿性水解液作為電解液,連續運行60小時仍保持高效率和穩定性。
最后,研究提出了一種CO?輔助順序沉淀法,用于從電解液中高效分離SA和副產NaHCO?。通過調節pH和溫度,成功實現SA的高純度析出,并副產具有經濟價值的NaHCO?。技術經濟分析表明,在當前電費和FE條件下,該工藝具備顯著的經濟可行性,每噸SA生產成本低于1801美元,低于市場價值。
該研究通過催化劑設計、系統集成與產物分離的創新,為實現PBS塑料的高效、高值化回收提供了完整的技術方案,兼具環境效益與經濟潛力,有望推動塑料循環經濟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