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母體
21日,記者走進江漢油田第四機械廠(以下稱四機廠)。該廠為美國最大的石油鉆井企業 Nabors公司生產的快移快裝BESSO―2型鉆機,正在緊張地安裝。在新廠區,第8臺出口到俄羅斯的低溫輪軌式電驅鉆機也在緊張生產中。
四機廠于上世紀70年代落戶荊州,幾乎每十年完成一次跨越。第一個十年,通過試制出國產首臺修井、自動混漿水泥車和首套大功率壓裂機組,四機廠從修理機械轉為生產石油機械。
進入1980年代,四機廠開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當時引進的各種資料、圖紙加起來有1噸多重。等我們將其全部吸收轉化,國外這方面的技術又更新了。這樣下去,我們永遠只能步人后塵。”江漢石油管理局副總機械師、四機廠廠長王峻喬說。吸收轉化部分成果后,1990年代,四機廠開啟了中美合資共建四機賽瓦公司的窗口,成功實現了與國際石油鉆采裝備、研發前沿技術的融合。
2009年,該廠“SJPETRO”商標在美國成功注冊。“石油四機”品牌被認定為世界市場中國石油機械行業“十大年度品牌”。四機廠開始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一場裂變
從引進制造到“中國制造”,四機廠開始由單兵深入向協同作戰的轉移。
2001年,荊州市荊州區提出:把“四機制造”作為大產業發展。支持四機擴建新廠,扶持關聯企業就近發展;建設12平方公里的石油機械產業園,按企業要求修路、通水、通電、建廠房,吸引與“四機制造”配套的關聯企業進園,向專、特、新、尖發展。
一批從四機制造母體中裂變、配套的企業如雨后春筍向園區扎堆,江漢佳業、龍洋實業、龍創機械、中盛石油機械爭相入園。到2011年,荊州石油機械產業園集聚了35家規模企業和240多家外協企業,有近2萬名產業工人。
2008年,荊州石油機械產業成為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入選中國縣域經濟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
一個以四機為核心的石油產業集群在荊州古城迅速崛起。2008年,荊州石油機械年產值30億元。2011年,僅四機廠產值就達20 億元,園區石油機械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達71.3億元。
多個第一
荊州石油產業集群的崛起,得益于引智借腦,不斷創新。
麥克是美國專業石油鉆采裝備設計公司勞瑪斯特公司總裁。2006年,他受聘擔任四機廠高級技術顧問,短短數年主持了8個大型設計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
10年間,四機廠引進5名像麥克這樣的頂尖級專家,請來200多人次的外國專家到企業考察交流、短期工作。
靠引智借腦,世界首臺快移快裝BE鉆機、世界第一套車載2500型壓裂機組、國內首臺低溫輪軌式電驅鉆機、國內首臺不壓井修井機等多個第一在此誕生。如今,四機廠自主開發出能適應陸地、海洋、沙漠等不同油田作業的200多種產品。其生產的鉆機固井壓裂設備、石油機械軟件、特種車輛等五大系列的100多種產品出口美國、印度、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該廠新產品產值占企業年總產值50%以上,占出口交貨值70%以上,獲得國家近百項技術專利。企業也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基地,連續3次蟬聯中國石油鉆采設備制造專業“10強企業”,入選“中國機械500強”。
去年,四機廠3000型成套壓裂裝備研制及應用示范工程項目通過國家“十二五”重大專項立項。今年1月,四機廠被選定為“湖北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一幅藍圖
四機廠有一個目標:在“十二五”期間,建成具備參與國際競爭實力的品牌老店。
荊州有一個藍圖:將其石油產業集群打造成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
王峻喬說:“十二五”期間,四機廠將把現有的產品研制優勢延伸到海洋石油工程和天然氣、頁巖氣與煤層開采利用領域,以及深井、超深井開發領域。
荊州區區長劉潤長表示,要通過石油四機廠、四機賽瓦等產業龍頭的帶動輻射,做長石油機械產業鏈,兩年內把石油機械產業打造成超百億產業,5年內建成全國重要的石油機械制造基地。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