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所有人都覺得2015年的石油行業將會有諸多故事上演時,BP中國區任職六年之久的總裁陳黎明宣布即將于1月底卸任。接任者楊恒明出身石油行業下游業務,為BP總部下游板塊負責管理流程精簡的總監。
觀察人士認為,這是BP為順應國際油價進入下行周期后,跨國石油公司(IOC)進入“戰略收縮”階段的行為。
陳黎明在2009年1月出任BP中國區總裁,開創了當時在華大型國際石油公司中首次由中國本土人士擔任中國區總裁的先例。出身南非沙索公司的陳黎明,在“清潔能源工藝以及技術研發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在其任內,BP中國增加了在清潔能源領域拓展商業機會的力度。
楊恒明擁有多文化工作背景,他于2001年加入BP,出任BP與中國石油合資組建的成品油零售企業——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副首席財務官。之后歷任BP中國零售業務戰略規劃與績效經理、BP與中國石化合資組建的成品油零售企業——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總經理和BP中國零售業務總裁。
加入BP之前,楊恒明曾先后任職中國五礦集團項目開發經理(中國北京)和五礦美國公司首席執行官執行助理、麥當勞美國公司運營經理(美國芝加哥)、戴姆勒 -克萊斯勒東南亞(新加 坡)財務主管。
楊恒明擁有對外經貿大學商業管理學士學位,美國雷鳥全球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BP集團執行副總裁戴尚亞先生表示:“中國對于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BP亦是如此。BP始終承諾與中國攜手在國內外共同發展。該承諾我們從未動搖,且持續加深。未來,我們也將繼續致力于為中國能源的解決方案做更多的貢獻,并為BP持續創造價值。”
楊恒明接受采訪時表示:“我非常榮幸能夠擔任這一職務。公司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在華開展業務,是目前國內領先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我們與中國的合作伙伴共同攜手在華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開拓和建立了很多高質量的業務。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把BP打造成一個更安全、更強大和更優秀的公司,并通過持續深入地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合作,為中國未來的能源安全盡更多的力量。”
作為全球最大的國際能源公司之一,BP在2014年《財富》雜志全球500強企業名單中,BP以3962億美元(約合24645.22億元人民幣)的營業收入排名第六。
此前,殼牌、BP、BG、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歐洲石油巨頭,已經紛紛換帥或調整重要高管。繼任者中,具備煉化與天然氣等下游業務背景的比例明顯偏高。一般而言,油氣下游業務在財務上較厭惡風險,更會精打細算、量入為出。
因此,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此輪換帥潮是未來IOC們發展戰略走向保守的風向標。其核心動作,是剝離更多非核心資產,甚至可能對此前鋪開的戰線進行全面收縮。
觀察人士指出,此輪以歐洲石油巨頭為主的換帥潮,是歐洲油氣企業根據全球石油市場形勢的變化以及世界石油工業發展階段的變化,而主動進行的戰略調整。
這種調整,是基于對油價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保持低位的市場判斷。此前,國際能源署(IEA)將其對全年石油需求增速的預期下調至5年來的最低水平。
BP擅長對全球能源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研究和預測,然后形成報告予以發布。這成為BP對全球能源格局施加影響的“軟實力”。
BP基于其長期技術觀對未來全球能源發展趨勢做出的預判包括:
1.石油和天然氣的資源基礎可以擴大,從而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技術重點是提高采收率,擴大非常規資源。
2.油氣資源轉化為產品的靈活性將會增加。
3.出于對氣候變化的擔憂和控制措施的實施,低碳能源的需求將會增加。
針對以上判斷,BP公司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調整自己的戰略和技術投資。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