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5日,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刊登了一篇題為《中國正在阿富汗大量采油》(ChinaBeginsPumpingLotsOfOil)的文章稱,中國正在阿富汗每天采油2000桶,正改變著阿富汗的國家經濟命運,而阿富汗政府正派軍日夜守候。
一家中國企業正在阿富汗西北部的阿姆河流域開采石油,日均產量2000桶。中國的這家企業和阿富汗政府的這項合同是在十個月前簽署的。中國也正在阿富汗北部建設一個煉油廠,這將使阿富汗實現幾乎所有的燃料自給自足。去年阿富汗政府和中國政府達成協議,允許中國的石油公司在該處勘探石油。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阿富汗政府非常重視正改變著阿富汗的國家經濟命運的中國公司和員工的安全。阿富汗政府已派出300名警察日夜守衛該油井的中國公司以保護公司的工作人員免遭一個當地軍閥的勒索。
潛在的外國投資者正試圖說服阿富汗領導人努力控制腐敗和暴力,至少在富含礦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地區。出口這些原材料(主要是通過北方航線)將極大地促進阿富汗的經濟發展。往常,地方軍閥和貪婪的政府官員盜竊自然資源的現象非常嚴重(受賄或者盜竊),以致外國投資者最終退出或者干脆不來。而中國政府和阿富汗政府的談判速度之快、手腕之硬和中國公司的高效也讓美國媒體驚呼中國的強勢崛起不可阻擋。
2009年6月25日電全球最大的油田之一——伊拉克油田可望在與外界暌違30多年后首度對外開放,下周開始接受外國石油公司投標開采,摩拳擦掌的西方石油公司認為,這將是2000年在里海發現Kashagan油田后最重大的新油田計劃。中國的中石化也身在投標行列之中。
據臺灣報道,根據伊拉克石油部資料,約有120家石油公司有意參加6月29日與6月30日的競標,其中35家合乎投標資格,包括美國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荷蘭的皇家殼牌石油(Shell)、意大利的Eni石油公司、俄羅斯的Lukoil以及中國的中石化。
伊拉克擁有1150億桶石油蘊藏,名列世界前茅,且伊拉克的油田在長年戰亂中荒廢,大量石油仍是非常容易開采、低成本的蘊藏。這是伊拉克自1972年把石油公司收歸國有后,首度對外開放采油權。
這次招標將不出售寶貴的蘊藏所有權,但外國業者將可在伊拉克開采石油,從中抽成。下周開采權招標的6個油田共有逾430億桶原油蘊藏量。伊拉克希望藉助外國企業的資金與技術,在5年之內把目前每日240萬桶的產油量增至400萬桶。
伊拉克約有60座已探得的油田,卻只有約20座油田開采中,而且產能僅集中在北魯賣拉(NorthRumaila)、南魯邁拉與吉爾庫克(Kirkuk)三大油田。由于許多伊拉克的石油蘊藏預估都將相當容易開采,專家估計伊拉克的采油成本在每桶1.5美元到2.25美元間。相較之下,馬來西亞的采油成本是每桶5美元,加拿大更高達20美元。
政情不穩定與安全問題是伊拉克采油最大的隱憂,伊拉克國內對下周的招標也有反對聲浪,認為石油部長沙里斯坦(Hussainal-Shahristani)偏袒外國公司。隨著油價下跌帶來財政赤字,沙里斯坦也被批評未能及早提高產能,導致目前財用不足。
但伊拉克方面仍重申下周的招標將如期舉行,由于潛在的油量驚人,預期外國石油公司會熱烈競標。IHS全球透視公司中東能源分析師吉斯祖克說:“我們這里談到的是非常巨量的原油,會從得標公司流出。伊拉克迫切需要的技術也能從外國公司取得。”
路透社阿富汗阿姆河油田10月21日電】礦業部門官員說,一家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在阿富汗北部的阿姆河流域開采石油,這是阿富汗開始追求自給自足的一個重要時刻。
阿富汗去年12月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簽署了一份25年的合同,合同包括在北部省份法里亞布和薩爾普勒進行石油開采并建一座煉油廠。這是阿富汗首次進行大規模石油生產。
礦業部長瓦西杜拉·沙赫拉尼今天說,中石油每天將開采石油1950桶,這對于幫助阿富汗實現自給自足和經濟獨立至關重要。
阿富汗同中石油建立的合作企業預計將在今后20年創造數十億美元的收益。沙赫拉尼說,從明年1月1日開始,中石油將每年開采150萬桶石油。
今起開始采油應該會讓緊張的中國投資者獲得一些信心。中國人已經暫停了盧格爾省耗資30億美元的艾娜克銅礦開采項目,因為當地的叛亂分子試圖破壞該項目而加緊了襲擊行動。阿富汗官員一直試圖勸說中國投資者重新開始工作。
隨著2014年底大部分外國軍隊撤出阿富汗的最后期限到來,數十億美元的援助款預計會逐步用完,這促使阿富汗尋找途徑實現財政上的獨立。阿姆河流域三個石油區塊的負責人韋斯·謝爾德爾說,阿姆河流域應該能滿足阿富汗國內所有石油需求。目前阿富汗每年從俄羅斯、土庫曼斯坦、阿聯酋和烏茲別克斯坦進口大約價值35億美元的石油。
中國和印度投資商是競爭阿富汗礦藏開發協議的領先者。阿富汗各類礦藏開發合同價值高達3萬億美元。這讓西方企業感到擔憂,因為西方企業由于安全考慮在投資方面一直猶豫不決。
(原標題:美國打仗中國采油 美嫉妒我與阿富汗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