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中國綠色碳基金的首批碳匯造林項目4日分別在北京房山區青龍湖鎮和八達嶺林場啟動。
碳匯是從大氣中消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當前,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國際廣泛關注的熱點。聯合國環境計劃署號召全球行動起來,保護環境, 植樹造林,增加碳匯,減緩氣候變暖。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暖工作。從1980年至今,國家不斷投入巨資全面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實施林業重點工程、擴大森林資源總量、增加森林碳匯功能。但是,中國至今仍有約5000萬公頃的宜林荒山亟待綠化。
2007年,國家林業局、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及中國綠化基金會等聯合發起建立了中國綠色碳基金,先期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捐贈3億元人民幣,用于開展以吸收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為目的的造林、森林經營及能源林基地建設等活動。
房山區青龍湖鎮碳匯項目是中國綠色碳基金支持的首批以積累碳匯為目的的造林項目,計劃出資300萬元,營造碳匯林6000畝,既可增加項目區的植物種類和生物多樣性,又可增強林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風固沙的功能,還可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豐富森林景觀。
八達嶺林場碳匯造林項目是中國第一個民間公眾捐資開展的碳匯造林項目,將運用中國綠色碳基金中個人出資購買碳匯的資金開展碳匯造林,并營造以白皮松、栓皮櫟、元寶楓等為主的碳匯示范林。
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綠色碳基金已收到北京、廣州、浙江、江蘇、云南、海南以及新加坡等地的社會公眾購買林業碳匯的資金10多萬元人民幣。據專家測算,每出資1000元將獲得5.6噸碳匯。
“面對今天日益惡化的環境,我們若再不積極行動起來,就無法再給后代留下藍天、綠水和青山!”中國第一個出資“購買”碳匯的廣東人葉東海先生在項目啟動儀式上說,他志愿出資1萬元,用于植樹造林,吸收二氧化碳,消除自己的“碳足跡”。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局長董瑞龍表示,北京市將在繼續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和整合林業碳匯的基礎上,以“綠色奧運”為契機,抓緊開展北京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和碳匯功能相關的基礎理論研究,不斷提高森林質量,增加森林的碳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