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4年前名不見經傳,如今卻有3.6萬戶居民、9個較大的整裝供氣區域,躋身重慶市供氣商“前三甲”。星期天冒雨為重慶市萬盛區硯石臺鎮的空巢老人修理灶具、凌晨處置“水晶玻璃公司窯爐燃燒突然不正常事件”,避免了用戶受到重大經濟損失……一連串的新鮮事兒,贏得了用戶“值得信賴”的調查評語。
在群龍爭雄中脫穎而出,西南油氣田公司重慶氣礦麾下的重慶渝川燃氣有限責任公司頗有些“黑馬”的味道。但,她的成長之道并不隱秘。
2007年12月23日,冬至。“渝川”進入“元旦春節保供氣”狀態:高度關注供氣壓力變化,廣泛宣傳安全使用知識,加密檢查輸氣管道。“這是慣例”,復合站班長小韓說,“‘渝川’的市場,服務社會是基礎;‘渝川’的效益,服務用戶是前提。”
為實踐這個理念,這個公司把“八個一點”作為員工守則,“企業精神明白一點,要求自己嚴格一點,業務知識多學一點,對待用戶客氣一點,解釋問題耐心一點,處理事情及時一點,同事之間寬容一點,團隊協作齊心一點”。
在天然氣生產企業屢屢以“政策性虧損”為年度工作劃句號之時,天然氣銷售企業卻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西南油氣田公司落實“中國石油”市場擴張戰略,推進重慶氣礦向天然氣終端市場進軍,重慶渝川燃氣有限責任公司應運而生。
那是2003年8月。重慶的燃氣市場,“老大哥”捷足先登,搶占了市場先機,“絨毛鴨子初下河”的“渝川”,在主城區已沒有立錐之地。
肌體里流淌著“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血液,這個公司滿腔熱情地披掛上陣:在“重慶經濟發展戰略構想”的框架下,著眼于建設小康社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開辟自己的天地。
當年“十一”期間,這個公司班子成員深入到新郊區、小城鎮,尋找“被遺忘的角落”。歸途中,經過馬家溝水庫附近,人們望見新樓林立,一陣驚喜,“這個新移民點,就是我們的供氣市場嘛!”于是,停車,找施工員,打聽施工項目負責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個公司終于淘到“第一桶金”——向180多戶居民供氣。
邁出可喜的一步,“渝川”繼續前行,先后完成了四川大竹縣石橋鋪鎮等供氣工程,民用氣用戶增加到1200多戶。
盡管如此,這個公司的領導班子依然憂慮。重慶成為直轄市后,到處生機勃勃:到2010年,要發展60個特色工業園區;大力推進“藍天工程”,整治城市污水、煙塵、廢物排放;新建居民小區,提高生活質量。如果“渝川”不能“分一杯羹”,用2到3年時間使日銷售氣量達到80萬立方米左右,前途將十分黯淡。
有了目標,還要有策略,更需要有行動。
權衡,研討,這個公司定下策略:放眼周邊,立足長遠,抓大不放小,平穩推進,分步實施。調研,論證,“渝川”開始行動:全力投身于重慶市南川區、萬盛區的“氣化”工程,成片地開發供氣市場;加快管網建設進度,早日向德感等工業園區供氣;逐步壯大經營規模,擴大市場占有量。
摒棄“小富即安”觀念,“渝川”馬不停蹄。重慶市建設西部新城,“渝川”搶占商機,贏得500多平方千米的天然氣供應市場,實現了重慶長壽、江津、南川、萬盛等供氣區域的“連片組合”。不僅如此,還發現了“潛在市場”,為繼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先鋒”拓展市場,“后衛”全力保障安全平穩供氣,成就了豐滿的“渝川”形象。“看得見、摸得著、實打實的優質服務,才是市場的通行證”,公司負責人坦言,“重慶人講的是耿直”,否則,就不會有‘北移、東進、西拓、南擴’”,八方走紅。
這個公司強化安全平穩用氣管理不含糊,指導用戶安全用氣更是盡心盡力。“沒有安全平穩供氣,已有的市場也會丟失”已成為公司員工的共識,并化作行動。
2006年斥資數十萬元,在萬盛區、南川區配氣站建設加臭裝置,無毒的臭味使天然氣在泄漏時氣味更加濃烈,使用戶能更加敏感地識別隱患。
重慶南川區“拳頭企業”改用天然氣后,這個公司主動與企業保持聯系,實施“分時段供氣”等措施保障供氣壓力穩定,產品質量快速提升,這家企業稱“天然氣是工廠的福氣”,當地政府稱“渝川”是“靠得住的朋友”。
2007年7月至10月,新進長壽化工園區的企業鋪水管道、氣管道的工程量大。這個公司員工晝夜奔波在方圓5.4平方公里的園區內,防止損壞輸氣管道而晝夜巡查,既沒影響管道建設,也沒影響企業用氣。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眼下的“渝川”,有重慶燃氣市場“黑馬”之實,有“良好市場形象”之譽。這,會使“渝川”有更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