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兩會上,“政府是否會組建專門的能源部”這一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2008年開始,就有傳言稱國務院將成立能源部,但組建方案一直未能進入人們視野。近期,成立能源部的呼聲越來越高,代表委員也就此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能源安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安全的重要不確定因素。”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原局長蘇士峰說,“建議國家建立能源部,從制度層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此建議是在我國能源消費快速增長的背景下提出的。據了解,201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32.5億噸標準煤,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占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20%左右。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持續推進,我國能源需求還將進一步增長,預計2040年達到“拐點”,屆時能源需求總量將比目前至少翻一番。
蘇士峰認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政府管理部門維護和保障能源安全的任務相當繁重,涉及全面加強能源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長、擴大國際能源合作、深化能源領域體制改革等方面。
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專業管理部門把能源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考慮。“我們目前的能源管理體制與加快能源發展、保障能源安全的要求不相適應。”蘇士峰指出,目前能源管理分散,如煤油電核分領域而治,忽略了各種能源之間的替代性,限制了能源的協調發展;割裂產業鏈分環節而治等,容易導致管理低效或管理不到位。此外,管理能力嚴重不足,管理層次不夠高也是目前存在的問題。
蘇士峰認為,我國成立能源部的時機已經成熟。目前國內對于能源部已經形成共識。越來越多的專家和企業意識到,中國能源的發展不僅是石油、煤炭、電力自身的問題,更多的是能源之間發展的協調問題,是整體戰略、規劃和政策,以及技術進步和對外合作的相互協調的問題,需要一個對整個能源行業進行宏觀、全面管理的高級別政府部門。
“能源部的職責應主要包括制定能源發展戰略,能源開發和利用,支持能源技術進步,能源信息的統計與發布等方面,從而切實確保國家能源安全。”蘇士峰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則是從機構改革的角度提出組建能源部的必要性。“這么多年,每次機構改革,能源都是首當其沖。從能源自身發展和能源規劃布局考慮,目前的機構設置確實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發改委、能源局,多頭管理對能源不利。而發改委又是強勢部門,管得太多太細。”王顯政認為,國家層面應該設立一個統一、精干、高效、權威的能源管理機構,統一行使產業規劃包括安全監管等職能。
對此,直接參與了電力體制改革和能源體制改革設計的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監會原副主席邵秉仁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直言,能源部成立與否要等到下一屆政府公布方案的時候才能知道。“但是,我認為不管成立什么樣的部門,不管成立什么樣的機構,關鍵是政府職能必須進行轉變,讓市場在配置資源當中真正起到基礎性的作用,這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 邵秉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