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山東東岳集團全氟離子交換材料制備技術及其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該項目技術處于國際最前沿。17日又傳喜訊,國產全氟離子膜的推廣應用取得新成果,在上海氯堿化工有限公司、中鹽常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魯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蘇華集團張家港有限公司等8家氯堿企業的應用表明,裝置運行平穩,綜合性能媲美國外同類產品。
我國現有氯堿裝置規模超過3000萬噸,成為全球第一氯堿生產大國。全氟離子膜氯堿技術與過去的氯堿技術相比,具有環保、節能和提高產品品質等突出優勢。離子膜是氯堿工業核心設備電解裝置的核心材料,東岳離子膜產業化前,100%依賴進口,成為制約我國氯堿工業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瓶頸。從1980年開始,國家組織全氟離子膜攻關達30年之久,幾代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
東岳集團自2002年開始,充分發揮產業鏈和技術研發優勢,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攻關離子膜技術。基于國外對全氟離子交換材料及其制備技術的高度壟斷和對中國的嚴格封鎖,項目組在繼承前幾代科學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基礎原材料出發,從基礎理論研究開始,經過近10年的探索與實踐,最終系統解決了全氟離子交換材料的關鍵科學、技術、工程和裝備難題,突破了全氟離子交換樹脂、全氟離子交換膜、各種含氟功能化合物的制備技術,并形成產業化生產技術。
全氟離子膜技術是完全的自主創新成果,形成了150多項授權發明專利。2009年9月,氯堿工業用大面積全氟離子膜下線,實現產業化,并于2010年6月30日成功應用于萬噸氯堿裝置,實現了市場化應用,邁開了國產化替代腳步。至此,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全球第三個擁有氯堿離子膜核心技術和生產能力的國家。
目前,國家發改委已決定在5年內淘汰出于戰略安全仍保留的落后石棉隔膜氯堿生產裝置,全部改造成先進的離子膜氯堿裝置,這對我國產業增效、節能減排等具有重大意義。這項技術還成為全球創新亮點,引起了世界廣泛關注,歐盟、加拿大等都積極探尋在這一技術領域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