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與國際市場的日益融合,世界石油市場的價格風險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專家提出,要著手設立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十五”期間應建立起基本框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周宏春近日在其撰寫的《盡快建立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調研報告中指出,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石油是經濟高速增長的“加速器”之一;經濟增長需要以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費的支撐,反之則要受到能源“瓶頸”的制約。鑒于當前國際油價的巨幅波動及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制度已是勢在必行。
周宏春指出,中國的能源總量雖較大,但人均石油資源量和探明儲量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7.6%和11.3%。近幾年我國每年需進口石油(加“走私”)4000萬噸,1999年通過海關進口的石油達4381萬噸,預計2000年將達到5000萬噸。隨著我國經濟的加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將明顯增加,缺口將進一步加大。有預測認為,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達38%,僅次于美國和日本而居世界第3位。如果沒有戰略石油儲備,一旦發生短期石油危機將使中國經濟陷入不利的處境。
周宏春著重論述了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對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意義。除可有效減輕種種原因造成的石油供應中斷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外,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還可減少金融危機的隱患。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匯儲備逐年增加,現已達1500多億美元;但大量的外匯儲備并不一定是避免金融危機的最佳選擇。外匯儲備的實質是買美國的國債,投資回報率很低;不講國內建設資金相對不足的因素,買美國國債也存在風險。美國財政赤字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但這并沒有影響美國經濟的繁榮,它可以開足馬力印“票子”。而石油則不然,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世界上的石油再開采40年就沒有了。在替代能源被開發出來之前,石油的價格將會緩慢振蕩上漲。
同時,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還可以減少國家外匯支出。1999年我國石油凈進口量4381萬噸,比1998年的2922萬噸增加了1459萬噸;進口原油平均到岸價從每噸119.37美元漲到127.76美元。由于進口增加和出口減少,進出口平衡后1998年實際付出外匯17.5億美元,1999年實際付出38.9億美元,比1998年增加了1倍多。另一方面,1998年我國的石化企業受國際油價低迷的影響,全行業虧損123億。為了減少石化企業的虧損,國家計委、海關總署等聯合下發了禁止石油進口的通知。正常渠道進口的石油確實減少了,但受經濟利益驅動,石油“走私”明顯增加,不僅減少了國家幾十億元稅收,而且打亂了國內石油市場秩序。由于沒有石油儲備,國際油價上漲的1999年國家又不得不多進口石油。
如果我國在1998年不禁止進口石油,而多進口2000億噸石油,可以減少國內石化企業的生產(相應地可以減少成本);在1999年多出口1000億噸石油,國家就相當于1998年進口石油沒有動用外匯,甚至還有節余。按兩年石油到岸的實際價格差計算,國家可以節省120多億人民幣;如果將這些錢用到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上,將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因此,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可以減少國家的外匯支出,并用到國家急需的地方,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據《中國石油商務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周宏春近日在其撰寫的《盡快建立我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調研報告中指出,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石油是經濟高速增長的“加速器”之一;經濟增長需要以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費的支撐,反之則要受到能源“瓶頸”的制約。鑒于當前國際油價的巨幅波動及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制度已是勢在必行。
周宏春指出,中國的能源總量雖較大,但人均石油資源量和探明儲量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7.6%和11.3%。近幾年我國每年需進口石油(加“走私”)4000萬噸,1999年通過海關進口的石油達4381萬噸,預計2000年將達到5000萬噸。隨著我國經濟的加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將明顯增加,缺口將進一步加大。有預測認為,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達38%,僅次于美國和日本而居世界第3位。如果沒有戰略石油儲備,一旦發生短期石油危機將使中國經濟陷入不利的處境。
周宏春著重論述了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對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意義。除可有效減輕種種原因造成的石油供應中斷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外,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還可減少金融危機的隱患。他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匯儲備逐年增加,現已達1500多億美元;但大量的外匯儲備并不一定是避免金融危機的最佳選擇。外匯儲備的實質是買美國的國債,投資回報率很低;不講國內建設資金相對不足的因素,買美國國債也存在風險。美國財政赤字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但這并沒有影響美國經濟的繁榮,它可以開足馬力印“票子”。而石油則不然,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世界上的石油再開采40年就沒有了。在替代能源被開發出來之前,石油的價格將會緩慢振蕩上漲。
同時,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還可以減少國家外匯支出。1999年我國石油凈進口量4381萬噸,比1998年的2922萬噸增加了1459萬噸;進口原油平均到岸價從每噸119.37美元漲到127.76美元。由于進口增加和出口減少,進出口平衡后1998年實際付出外匯17.5億美元,1999年實際付出38.9億美元,比1998年增加了1倍多。另一方面,1998年我國的石化企業受國際油價低迷的影響,全行業虧損123億。為了減少石化企業的虧損,國家計委、海關總署等聯合下發了禁止石油進口的通知。正常渠道進口的石油確實減少了,但受經濟利益驅動,石油“走私”明顯增加,不僅減少了國家幾十億元稅收,而且打亂了國內石油市場秩序。由于沒有石油儲備,國際油價上漲的1999年國家又不得不多進口石油。
如果我國在1998年不禁止進口石油,而多進口2000億噸石油,可以減少國內石化企業的生產(相應地可以減少成本);在1999年多出口1000億噸石油,國家就相當于1998年進口石油沒有動用外匯,甚至還有節余。按兩年石油到岸的實際價格差計算,國家可以節省120多億人民幣;如果將這些錢用到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上,將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因此,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可以減少國家的外匯支出,并用到國家急需的地方,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據《中國石油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