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信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24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發布,共涵蓋“高端功能與智能材料、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新型顯示與戰略性電子材料、高性能制造技術與重大裝備、微納電子技術、新能源汽車”等在內16個重點專項。
其中,“高端功能與智能材料”專項涉及固態電池關鍵材料、熱電/光伏/儲能等能源材料,高端分離膜與催化材料,特種及前沿功能材料等6類。“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專項涉及UHMWPE、碳纖維、芳綸等在內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復合材料,先進結構陶瓷及其復合材料等6類。“新型顯示與戰略性電子材料”專項涉及MicroLED/OLED、量子點技術等新型顯示材料與器件、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前沿電子材料與器件等4類。“新能源汽車”專項涉及寬溫域、高比能、高安全動力電池、電驅系統、智能駕駛等3類。
2 新能源汽車用高速驅動電機高性能軟磁新材料及其關鍵加工技術3 中低溫高效率長壽命熱電器件制備與系統集成關鍵技術4 高效光伏電池用低成本金屬化材料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示范7 MOFs基智能固體電解質材料及全固態薄膜鉀電池12 增材制造鋯鈮合金膝關節假體材料及表面功能化改性關鍵技術14 促組織損傷修復的天然多糖基雜化水凝膠功能材料研究15 低成本醫用鈦合金超細粉的高效制備及精密注射成型技術16 基于人工智能的摻雜型磁共振探針材料設計及其醫學影像分析技術研究17 基于腫瘤細胞核/核仁快速成像的熒光探針材料與臨床術中病理診斷技術23 具有仿生拓撲結構的減振降噪壓電智能復合材料及應用24 多光譜敏感的異質異構紅外材料大尺寸制備技術及應用27 基于量子電導異質結材料的可重構神經元器件研究
30 人體動能系統健康監測與智能干預用柔性纖維及其制品研發32 大尺寸MPCVD 單晶金剛石光熱功能材料高效制備及示范應用33 大尺寸超高純超厚立方相碳化硅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及應用36 超高壓電纜屏蔽用高性能EBA基體樹脂材料及其制備技術37 AI大模型驅動的新型高效率光伏材料與器件開發技術39 基于臨床數據的新型人工關節材料和部件研發的研究42 水動推進螺旋槳用高阻尼混雜復合材料研制和應用43 復雜服役環境減振降噪聚氨酯彈性體開發及其產業化4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及其結構功能一體化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47 四代新型核能系統蒸汽發生器關鍵管材研制及產業化48 新一代航空發動機低壓渦輪TiAl葉片關鍵技術開發與示范應用50 光伏電池絲網印刷用超高強不銹鋼微絲關鍵技術與應用
51 基于液態金屬冷卻定向凝固技術的單晶葉片研制與應用52 長流程鋼鐵冶金超低碳排放關鍵共性技術及其應用54 高端農機裝備用高性能輕量化低成本關鍵材料技術
55 深海特種裝備用高均質超大尺寸鈦合金構件制造關鍵技術56 大厚度波紋界面鋼-鋁結構復合材料連續高效制備及應用58 承溫1600℃以上長壽命氧化物共晶陶瓷材料研究與形性協同制備技術59 節能環保領域用高性能多孔陶瓷材料關鍵制備技術與應用60 高端裝備用高性能陶瓷基復合材料熱結構件和精密陶瓷構件智能制造與應用61 濱海工程結構用高固廢低碳高耐久混凝土及應用關鍵技62 高寒區混凝土壩抗裂筑壩材料與分區協調結構基礎研究
64 跨海峽懸浮隧道工程特種結構材料設計理論與防護方法67 高性能復雜截面結構材料的輥壓精密成形關鍵技術及應用68 蒸鍍AMOLED 材料與器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76 具有分子發光偶極水平取向發光層的溶液加工型有機發光二極管關鍵技術研究77 面向Micro LED 全彩顯示的色轉換層高分辨率噴印制備技78 激光顯示用紅綠藍VCSEL 材料、器件及應用研究79 第三代半導體用高端金屬有機源與耐高能量密度封裝材料產業化技術87 高性能空間智能計算關鍵拓撲材料及自旋軌道矩電子器件研究88低功耗CMOS 氧化物薄膜晶體管及其三維集成技術研究89 基于感存算一體化的有機觸覺神經形態材料與器件90 寬光譜響應調控量子點探測材料及其異質堆疊集成技術91 面向人工視網膜顯示的全透明有機薄膜晶體管關鍵技術研究92 基于半導體Te 的光電器件及仿生視覺感知芯片研究94 支撐高性能鍺基邏輯器件的高效原位摻雜材料研究考核指標:在-30℃條件下,正負極材料0.2C 放電容量保持率≥70%,電解液離子電導率≥1×10-3S/cm。在25℃條件下,電池單體能量密度≥250Wh/kg,循環壽命≥1500次;在-30℃條件下充放電時,1C 放電能量保持率≥80%,循環壽命≥800 次;在45℃條件下,循環壽命≥800次。在25℃條件下,電池系統能量密度≥180Wh/kg,循環壽命≥1200次;在-30℃條件下,電池系統從10%到80%SOC 充電時間≤35 分鐘,具備在線析鋰預警能力,電池系統安全性能滿足國家標準要求;裝車數量不低于100套。電池單體循環壽命≥1200 次(100%放電深度下容量保持率不低于80%),與同化學體系的電池單體相比熱失控觸發溫度提高20℃以上,強制熱失控后最高溫度≤900℃,殼體完整;電池系統能量密度≥220Wh/kg;強制觸發系統內單體熱失控,電池系統不發生熱蔓延、無明火、不爆炸;電池系統故障診斷準確率≥95%,熱失控預警時間提前量≥30 分鐘,預警準確性≥90%;高比能高安全電池系統帶電量≥50kWh,裝車數量不低于1000 套。100 面向自動駕駛數據閉環的大模型技術開發與場景庫構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