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背景下國內車用動力加速向電動化轉型,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推廣,汽柴油將逐漸被電動力取代,尤其是車用汽油。在新能源汽車沖擊下,預計國內汽油需求在2026年達峰,2045年需求量減半,2045年至2060年汽油需求逐步消失。汽油需求量逐漸收縮,汽油調和組分需求總量也隨之受限,隨著汽油質量升級,調油組分類型也逐漸受限,影響調油方向LPG(液化石油氣)深加工企業的發展。未來LPG深加工企業應該從調油方向向化工方向轉變,產業鏈從烯烴深加工向烷烴深加工延伸,追求依靠技術進步并探索生產高端產品替代部分進口產品,以實現企業的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雙碳”目標背景下國內車用動力結構加速變化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量仍在增加,但碳減排目標時間緊迫,遠短于發達國家,實現“雙碳”目標面臨較大挑戰。
國內碳減排路徑是抓好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及新能源汽車推廣。電力低碳化、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交通運輸用能清潔化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
在國家和地方配套政策支持下,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基本完成了從政策性推動向市場化推動的轉變,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今年前7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27.9萬輛和319.4萬輛,同比增幅分別為117.2%和115.5%,銷量滲透率22.1%,預計全年銷量在600萬輛左右。在新能源汽車的沖擊下,2026年之后汽油需求將逐漸萎縮,煉廠逐漸從燃料型向化工型轉型,汽油調和組分需求總量也隨之受限。
汽油質量逐漸升級,調油組分類型也隨之受限。近年來,我國汽油質量升級逐步推進,一般來說質量升級有以下實現路徑:一是調節調和組分油的性質,通過加氫裂化和加氫精制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烴含量;二是調整調和組分油的結構,增加烷基化、異構化等優質調和組分;三是優化加工原料構成,優化加工流程等。所以,芳構化、醚化等調和組分將逐漸受限。
LPG作為燃料和原料的需求結構逐漸分化
LPG用途廣泛,主要用于民用和工業燃料、車用動力燃料、調油原料、化工原料等。近年來,LPG燃料的消費占比逐漸萎縮,列入化工原料的占比快速提高。
同時,國內市場LPG需求自2012年以來快速攀升,產量平穩增長,供需缺口剪刀差越來越大,近幾年對外依存度保持在30%以上。國內LPG市場消費量2021年達到7054萬噸,比上年增速達11.6%。伴隨著需求的增長和煉廠調節生產柴汽比的影響,國內LPG產量不斷增長,2021年產量達到4704萬噸,比上年增長5.8%。
國內LPG市場預測
國內產量將繼續小幅增長。隨著國內“十四五”“十五五”規劃新增煉化項目和煤化工項目的實施,以及國內煉廠隨市場需求下調生產柴汽比,國產LPG資源將進一步增長,但煉化一體化企業多自產自用,商品量不會有明顯增加。
需求仍有增長空間,缺口量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結構向化工深加工方向轉變趨勢明顯,規劃和即將投產的化工深加工項目將進一步拉動LPG需求增長。調油方向的烯烴深加工短期仍有機會長期逐漸分化。
(1)烷基化前景看好
技術上離子液法和間接法原料選擇更廣泛、不必須使用醚后碳四,且離子液法是綠色環保新技術,未來競爭力較強。國內烷基化產能增長較快,未來仍有一定發展空間。隨著國六汽油標準的頒布實施,國內對烷基化調和組分需求量不斷增長。烷基化裝置在國企和民企中都備受青睞,推動國內烷基化產能在2018年至2021年爆發式增長,2021年達到2652萬噸,僅次于美國,產能區域分布相對均勻;國內烷基化油調和占比還比較低,相對于美國,未來國內烷基化路線仍然有一定發展空間。產能利用率相對較高,由于與醚化存在原料競爭,近年來產能利用率在50%上下震蕩。2022年上半年烷基化生產企業處于盈利狀態,6月烷基化裝置利潤保持在500元/噸左右。
(2)醚化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醚化裝置產能增長明顯放緩。經歷了2012年至2017年快速增長以后MTBE(甲基叔丁基醚)產能增幅明顯放緩,2020年國內產能已經超過2300萬噸/年。醚化裝置產能分布不均。山東地煉MTBE產能占比近1/2,主營單位MTBE產能占比不足1/4,個別主營煉廠MTBE已經開始停用。國內醚化裝置開工率保持在60%左右,但主營單位產量增長一直較為緩慢,基本自產自用,少量外銷,汽油生產過程MTBE添加比例一直較低,甚至低于2%。
未來MTBE調油前景不容樂觀,一是汽油需求逐步收縮;二是MTBE不是優質的調和組分,氧含量高,與甲醇/乙醇汽油沖突,汽油中的MTBE含量超過7%,汽車排放氮氧化物會明顯增加。所以,隨著國六汽油標準的實施,大企業更多采用加氫或烷基化組分來改善汽油品質。企業生產盈利情況也稍弱于烷基化裝置,2022年6月MTBE傳統工藝、異構工藝生產利潤分別在450元/噸和250元/噸左右。
(3)芳構化前景堪憂,異構化發展空間有限
2010年前后碳四深加工中芳構化發展迅速,國內也一度出現大量進口芳烴用于調油的現象。近年來,對混芳征收消費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混芳調油。2012年開始對國產混芳征收消費稅,芳構化發展速度受到影響;2021年6月12日開始對進口環節征收消費稅。加之,國內逐漸規范市場秩序,通過查無票油、走私油、非標調和油等有力措施促進市場平競爭。此外,隨著汽油質量標準升級,對芳烴含量和苯含量要求愈加嚴格,芳構化組分調油后市機會不大。
異構化包括烷烴異構化和烯烴異構化。烷烴異構化主要是正丁烷異構化生產異丁烷,再進行烷基化,用于調和汽油;烯烴異構化主要是正丁烯異構化生產異丁烯,下游再進一步深加工利用。異構化組分油不是調油主流,未來發展空間非常有限。
LPG深加工企業轉型高質量發展方向
從調油方向逐漸向化工方向轉變。國內成品油消費增速放緩,“十四五”迎來增長“平臺期”已成業內共識,2026年前后汽油需求見頂。但是,化工品需求仍有長足的發展空間,將迎來一輪較長的“景氣發展周期”。
產業鏈從烯烴深加工向烷烴深加工延伸。醚化、芳構化等烯烴深加工企業要轉型、產業鏈要延伸和差異化,把碳三、碳四的附加值發揮到最大,烷烴深加工將成為LPG未來發展方向。比如:丙烷脫氫制丙烯(PDH)及聚丙烯、丙烯腈、丙烯酸、苯酚、丙酮、環氧丙烷,以及下游精細化工品等;異丁烷脫氫生產異丁烯、高純異丁烯、MTBE等。
追求通過技術進步探索生產高端產品替代部分進口產品,實現企業的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國內化工市場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短缺;高端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逐漸替代進口產品,提高高端化工產品的自給率。比如,在自給率較低的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烴塑料、高性能橡膠、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上進一步突破。(作者 羅艷托 丁少恒 仇 玄 邢治河 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總院)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