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志強(江蘇化工行業協會會長)
2010年,江蘇全省石化產業總產值將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預計超過11000億元,較2005年約增長180%,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3%。其中,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減排等新興產業總產值占比將達到60%以上,年均增長達30%。數據顯示,全省“十一五”產業升級成效顯著,調轉步伐加快,而這與近幾年園區建設的推進密不可分。
園區具有較強的產業“過濾”作用。隨著化企陸續入園,入駐過程也就是過濾淘汰落后產能的過程,大批“兩高一資”產能被拒之園外。而一些優勢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綜合實力快速擴張。經過園區資源整合,目前全省共有石化企業約8000家,其中近七成達到規模以上,而2005年底僅有3700余家,比重不到三成。在全省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百強企業中,石化行業有14家,其中500億元以上特大型企業有3家。同時園區化程度提高后,企業投資主體結構及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優化,國企、民企、外企共同成為江蘇石化產業的三大支柱。
由于園區本身具有較強的關聯產業吸引作用,容易形成上下游產品配套和填平補齊,這既有利于資源最大化利用,更有利于促進優化產品結構。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各具產業特色的五大化工聚集區。如南京大石化工業區已成為現代煉油、乙烯、塑料、芳烴、化纖原料、橡膠、尿素等大型石油化工基地;鎮江揚州沿江化工開發區已成為以醋酸及其衍生物產品、合成樹脂等精細化學品為特色的化工基地;蘇中沿江化工開發區已成為合成材料、農藥、添加劑為主導產品的化工基地。
隨著眾多化企出城進園,行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原先分散的污染物在園區匯集,更便于有效監管。同時,污染物的集中處理,可以充分利用園區既有環保設施,提高其綜合利用率。
江蘇化工通過園區化過程,已經體現出上下游一體化優勢,體現出專、精、特、新的產業面貌,體現出新興產業崛起勢頭,也體現出技術含量和體系智能化優異的特征。至今,全省石化企業整體入園率已超過60%,而規模以上企業入園率則達到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