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年經營數據,武漢石化上下倍感振奮——
原油加工首破800萬噸,達到802萬噸,比2017年增加10萬噸,原油加工負荷高于中石化平均水平;
乙烯產量88.4萬噸,第一次突破88萬噸,創歷史新高;
高標號汽油、航空煤油等高附加值產品,產量創歷史新高。
緊盯市場積極應變
2018年,石油化工市場,波譎云詭。產能過剩疊加需求疲軟,行業競爭加劇;國際油價大幅度波動,年初高位震蕩,年底崩塌式下跌。“汽油、煤油、柴油,沒有一樣好賣。”1月17日,武漢石化計劃經營處處長葉衛東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這逼得我們緊盯市場,積極應變。”
在有限的市場,搶得一杯羹并非易事。葉衛東介紹,在充分調研市場的基礎上,武漢石化瞄準高標號汽油、航空煤油等高附加值產品,積極搶占市場。
補高標號汽油生產短板。全年生產95號、98號等高標號汽油61萬噸,占比33.8%,較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葉衛東說:“95號比92號每噸出廠價高5%,98號比92號高10%。僅此一項,效益比計劃增加1800萬元。”
成品油中,航煤“含金量”高。做大航煤蛋糕,一方面積極爭取總部支持,航煤配額由6萬噸增至10.5萬噸。另一方面,加快出廠速度,單月航煤出廠量從0.9萬噸提高到1.2萬噸。
航煤配置計劃一般都是水運到重慶。由于市場容量和運力有限,航煤銷售計劃一季度只能勉強執行一半。快速應變,將部分航煤通過鐵路發往成都,航煤銷售大幅提高。全年航煤銷售創紀錄達到91萬噸。
高附加值產品產量增加,2018年武漢石化效益繼續保持在中石化集團第一方陣。
做強兩個“翅膀”
“市場瞬息萬變,唯有快速反應,以變應變。”武漢乙烯計劃生產部副部長張華說,原料,是乙烯最大的生產成本。2018年,石腦油價格大幅上漲,資源緊張,這使原料缺口本來就大的武漢乙烯,雪上加霜。
應對市場變局,武漢石化做強兩個“翅膀”:一方面優化原料供應,一方面優化原料結構。
4月乙烯9#爐投產后,8臺爐運行,原料需求量增加萬噸。通過加大自產、沿江互供及進口石腦油,確保乙烯原料供應。原料結構優化,液化氣投料比例提高了1.4%,C5投料比例提高了1.8%,全面提升了乙烯裂解原料質量。2018年,乙烯產量達到88.2萬噸,乙烯收率(乙烯產量與投入原料比)提高至48.63%,創歷史新高。
一季度需求不旺,4月成品油庫存較年初漲了3萬噸。二季度,消費旺季到來,兄弟企業裝置檢修,市場短期內出現緊缺,成品油價格上揚,快速吐出庫存6萬多噸。通過降庫存增效4000余萬元。
密切追蹤市場,觀大勢、判走勢。及時調整生產和產品結構,增產高價值產品。2018年,武漢石化高標號汽油產量,位列中石化集團前列。
練內功提升競爭力
2018年底,武漢石化煉油部分完成機構整合,18個處室合并成13個,12個生產車間整合成6個生產運行部,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哪里有問題,改革的措施就指向哪里。2018年,武漢石化開展工藝報警推送,推廣《崗位標準操作法》,推行車間工藝評分排名,強化儀表隱患高風險識別等,全力保證安全平穩生產。
安全環保就是企業競爭力。武漢石化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綠色企業。2018年,實現連續7年無上報集團安全事故,裝置平均平穩率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別較上年下降56.9%、18.7%和15.7%。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始終低于40毫克/升,大大優于國家60毫克/升的新標準。
優化挖潛是企業增效不變的主題。2018年初,武漢石化共制定8大類55個子項300余條挖潛措施,每月考核跟蹤。將全流程挖潛著力點向基層延伸,推行“價值鏈管理”,挖掘裝置潛力。通過攻關,乙烯裂解裝置生產負荷達到100.65%,裝置負荷、乙烯產量同創歷史新高。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