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煤油氣綜合利用工藝技術集成優化開發及工業應用”科技成果近日在北京通過專家鑒定。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舒興田等14位全國能源化工行業權威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鑒定認為,這一成果突破了單一煤制甲醇或天然氣制甲醇的傳統生產理念和工程模式,開辟了油煤氣資源綜合利用新模式,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創新性強,整體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據了解,延長石油集團于2014年7月在陜北靖邊建成投產了全球首個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生產出優質的聚乙烯、聚丙烯等終端產品。這一項目和技術巧妙解決了傳統煤制甲醇能效低、水耗高、排放高的關鍵技術瓶頸,通過碳氫互補,能源轉化效率和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今年5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專家組對靖邊煤油氣資源綜合轉化項目進行了72小時連續運行考核標定。結果表明,與傳統煤制甲醇技術的先進值相比,該項目能源轉化效率提高16.88%,碳資源利用率提高17.74%,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降低15.50%以上,水耗降低70.33%以上,CO2減排60.38%,SO2減排59%。
該成果開發了煤油氣綜合利用新工藝,高效利用煤、油、氣資源要素,并實現工業化應用;提出了“原料碳氫互補”的新理念,首創“煤氣化——小比例變換和凈化、天然氣一段轉化、甲醇合成——粗甲醇單塔精餾及多效蒸發”的“多頭一尾”優化匹配工藝,有效提高了能源轉化效率、資源利用率,減少了碳排放;首次開發并應用“單塔精餾+多效蒸發”的粗甲醇精制工藝,降低了蒸汽消耗和裝置投資;首次開發了甲醇合成“碳氫互補”多變量復雜控制系統、氣化單元空試條件一鍵式設置系統,為甲醇聯合裝置的靈活控制、安全平穩運行創造了良好條件;通過多種技術集成,全流程控制,統籌考慮上下游的有機銜接,對高鹽污水進行處理,實現廢水全部回用,達到零排放標準。
鑒定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鑒定,并建議延長石油集團進一步總結、完善、提高,加快成果的推廣應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