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泉州檢驗檢疫局官網最新消息顯示,2015年12月23日,經泉州檢驗檢疫局檢驗合格,中國香港籍油輪“長航發展”裝載1批3.8萬噸、貨值1444萬美元的92號汽油從肖厝港區青蘭山碼頭順利出口新加坡 。業內人士指出,中化泉州系地方煉廠首個成品油出口“吃螃蟹者”,該事件也標志著成品油出口權打破了“三桶油”壟斷配額的現狀。
據12月29日消息,這是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2014年4月建成投產以來首批成品油出口,標志著該公司首批成品油來料加工貿易業務成功交付。這也是中斷8年之后福建口岸再次出口成品油,由此,“三桶油”成品油的壟斷被打破。
據泉州檢驗檢疫局消息,中化泉州公司投產以來,煉油能力持續攀升,其中2015年1~11月已進口原油908.34萬噸、同比增長69.37%。在目前國內需求放緩,且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較低的情況下,中化泉州公司積極開拓成品油來料加工貿易業務,參與國際競爭,促進地區外貿增長。于2015年11月下旬獲得加工貿易45萬噸成品油出口配額,成為繼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之后,首家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的煉油廠。
按照企業的計劃,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2016年計劃出口160萬噸,其中汽油100萬噸,煤油30萬噸、航空煤油30萬噸,具體品種與數量將根據行情、效益確定。生意社石油分析師李宏表示,上述消息的重點并不僅在福建中斷8年的成品油出口恢復,而在于地煉中化泉州獲得了成品油出口資質,這說明”三桶油對成品油出口配額的壟斷終于被打破。
市場機構稱,成品油出口數量基本上以4萬噸為起點,一般會通過大批量輸送來減少流通成本,而1萬噸的配額實際操作成本將大大增加,該配額象征意義較大。但也有業內人士猜測,東明石化屬于中石油參股企業,且中石油參股份額較大,該煉廠可以直接通過中聯油來完成出口,具體運作將較為便利。后期來看,有中字頭背景的如中化工、中化國際旗下的煉廠,實現成品油出口操作或將更為順暢。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