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報,“海西對話——新常態下中國民營油企的發展方向”論壇28日在福建廈門舉行。來自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民營油企代表、學者以及金融專家共同探討石油化工行業面臨的新常態。
“目前歐美原油期貨價格刷新了四年多以來的最低紀錄,而且國內成品油已經連續經歷了近10次下調。”中華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執行會長、廈門海澳集團董事長鄭金泉在會上介紹說。
鄭金泉認為,面臨石油市場長期下降通道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海西經濟區的民營油企需要利用廈門石油交易中心這個平臺抱團應對。“在不遠的未來,廈門石油交易中心將與臺灣形成更進一步的石化貿易往來,與國際石化大宗商品市場互通,引入境外貿易及金融”。
成立于2010年的廈門石油交易中心是由廈門海投集團、廈門海澳集團、泰地集團共同控股,結合國企、民企優勢,通過電子商務軟件來構建的石油化工電子交易平臺,目前投資總額超過45億元。
該交易中心目前共有會員企業300多家,為會員提供全面的交易、結算、交收等服務。2014年1至10月交易總額達2488.36億元,全年交易額將突破3000億元。
廈門石油交易中心利用自由現貨交易、現貨議價交易、現貨掛牌融資交易以及現貨掛牌配對交易模式,向實體經濟提供準確、快捷的銷售信息,減少中間環節,加大市場流通,實現石油化工產品的貿易、融資、倉儲、物流和信息的共享服務。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