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采油二廠油田管理部副主任王本義告訴筆者:“去年以來,廠里通過修舊利廢為長關井治理提供變壓器,使44口長關井恢復生產,累計增油1.5萬噸。”
近年來,采油二廠所在的薩南油田已進入特高含水期,成本與效益的矛盾日益突出,操作成本年均增長8.34%.針對這一情況,這個廠大力實施低成本戰略,深入挖掘內部潛力,通過建立修舊利廢示范基地,調動廣大員工修舊利廢、節約挖潛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取得了較好效果,成本投資得到有效控制,穩產效益不斷提升。2012年,修舊利廢累計創效7303萬元,是上一年的近三倍。
井下作業主材費用是原油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些主材修復價格僅占采購產品價格的五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這個廠建立了以修復井下作業主材為主要項目的管桿泵修復示范基地,投入1700萬元改善了修復條件,配備了91名外雇人員充實了技術力量。同時優化了工作流程,形成了完整的技術文件,使修復產品合格率達99.3%以上。2012年,基地共修復油管50余萬米、油桿13萬米、抽油泵619臺,累計節約成本3300多萬元。
近年來由于油田電網改造,一些效率低、性能落后的設備閑置下來。為了盤活這些資源,采油二廠建立了電氣設備維修示范基地,將可用設備組織攻關小組進行修復,使老設備煥發了新活力;對于無利用價值、無法修復的設備化整為零,將可用零部件留下來作為其他待修設備的配件。去年一年,基地大修電力變壓器229臺,實現利潤335.4萬元。
其實,像這樣以修舊為主要內容的示范基地在采油二廠一共有五個,這些修舊基地的建立,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并引導和帶動了員工節約挖潛的積極性,讓全廠員工都撿起修舊利廢的“傳家寶”。
而且,這個廠和所屬的各作業區、大隊,有效利用專項獎金對在修舊利廢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進行獎勵,更加激勵了員工修舊利廢的積極性。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