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記者從中國石化長嶺煉化公司(以下簡稱長煉)獲悉,目前,該公司長嶺煉油改擴建工程已全面建成投產,年產能達800萬噸。1至11月,長煉加工原油535.1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52%,銷售收入與稅收分別為393.65億元、49.99億元,均比去年翻了一番多。據公司規劃,力爭到“十二五”末,煉油綜合配套加工能力達到1150萬噸/年,整個長嶺地區年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
2008年10月18日,長嶺煉油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57億元,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包括新建30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50萬噸/年氣體分餾裝置、170萬噸/年渣油加氫處理裝置、240萬噸/年柴油加氫精制裝置等10套煉油裝置,使原油加工規模化、裝置大型化、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清潔化。至今年8月下旬,長煉以刷新多項國內同類裝置建設周期最短紀錄,實現新裝置開車一次成功。
改造后的長煉煉油裝置,也是目前國內新技術集成度最高、設備國產化程度最高的一套裝置。在國內煉油裝置中,這里裝備了第一套國產化的DCS中心控制系統,第一次采用冷熱壁管熱交換技術,第一次實現高壓空冷設備材質國產化。項目實施后,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較目前減少2000噸/年,降低26%。同時,汽柴油中的硫、氮等雜質大幅度下降,油品質量標準大幅提升,將有效提高整個湖南市場的油品質量。
“湖南近些年成品油需求呈井噴之勢,改擴建項目的投產,將極大保證中部地區特別是湖南的市場需求。”長煉相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湖南成品油市場需求為690萬噸,長煉提供了約40%的份額;改擴建之后,這一比例將提高到70%左右。
據介紹,位于“石化城”岳陽的長煉,投產于1971年,歷經40年的改革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公司的煉油化工生產裝置由當初的4套增加到目前的30套,從單一燃料型生產企業,逐步轉變為現代煉油化工一體化企業,成為中南地區重要的煉油化工產業基地。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