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姬塬油田遠景。
姬塬油田歷年原油產量柱狀圖
新聞背景
安塞模式、靖安模式、西峰模式是長慶油田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成功創出的油田開發模式。如何能在借鑒這些模式的基礎上,創出符合姬塬油田開發特點的新模式?
長慶采油五廠最先提出了“勘探開發一體化,快速成長;群式井組,多層系開發,優化資源配置”為主要內容的“姬塬模式”雛形。隨著不斷總結和完善,這個廠最終形成了以“立體開發、市場運作、技術集成、系統共用”為內容的“姬塬模式”。“姬塬模式”創造出姬塬速度,今年,長慶采油五廠原油生產能力突破300萬噸,提前兩年實現目標。
站在長慶姬塬油田海拔1860米的地93-91井組向下俯望,井架成林,小站凸立,一派現代化油田的繁盛景象呈現在眼前。
“姬塬油田勘探開發曾經歷了‘五下六上’的歷程,現在‘姬塬模式’催生了姬塬速度,并且支撐著我們300萬噸大油田的可持續發展!”12月8日,長慶采油五廠廠長周學富告訴記者。
“姬塬模式”走出“新方陣”
安塞模式、靖安模式、西峰模式都是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成功創出的油田開發模式。在借鑒這些成功模式的基礎上,長慶采油五廠確定了以“立體開發、市場運作、技術集成、系統共用”為內容的“姬塬模式”。
立體開發。對三疊系和侏羅系同步實施滾動建產技術,在多油層疊合區采用多層系多套井網開發技術,開發、勘探、評價同步進行,實現油田快速建產、高效開發。
市場運作。優化組織結構,整合人力資源,全面引入市場化服務保障機制,通過招標引進社會化用工隊伍,擔負生產保障、后勤服務等工作,企業實現主輔分離。
技術集成。在推廣應用成熟技術、實用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油田開發實際形成技術體系。在超前注水、精細注采調控等技術中,油田含水上升率保持在2%以內,單井產量平均提高0.5噸,攻克了“三低”油藏開發難題。
系統共用。按照“場站合建、管線同溝、設施共用”的建設原則,實施“群式井組開發、雙套流程建站、原油分層處理、凈化油合層輸送、采出水分層處理及分層回注”的地面建設模式,解決了合層滾動開發、采出水不配伍等技術難題。
“姬塬模式”的成功運用,為這個廠穩得住、管得好、可持續提供了科學的管理方法。2009年,這個廠獲得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2010年獲得“中國優質工程建設銀質獎”。
“姬塬模式”建成“油立方”
思路決定出路。姬塬模式的成功應用,讓采油五廠在建設300萬噸現代化采油廠的征途上,闊步前行。
2007年,這個廠原油產量突破100萬噸,躋身百萬噸采油廠行列;2010年,原油產量跨越200萬噸大關,僅用3年時間原油產量再上100萬噸;2011年,這個廠原油生產能力突破300萬噸,提前兩年實現目標,成為長慶油田“大油田管理、快速上產”的典范。
在姬塬速度的背后,是這個廠不斷豐富“姬塬模式”內涵、注重科學發展的實踐過程。在技術集成中,這個廠成立科研組織,下撥研究經費,定期召開會議,重視技術干部成長。同時,這個廠以“穩定并提高單井產量、降低油田遞減”為目標,全面推進“老井穩產、措施增產、新井上產、精細管理”四項重點工作,油田開發水平持續保持Ⅰ類。
在系統共用的“雙流程建站”中,這個廠已建成雙流程站點10座,與常規站點相比,投資節省50萬元,減少勞動定員5人,節約了油田開發中后期大量的維護改造費用。
“姬塬模式”培育姬塬人
馬家山東作業區地93-91井組是長慶海拔最高點,井場上“堅守長慶海拔最高點,奉獻黃土高原最深處”的標語十分醒目,詮釋了駐井工對石油事業的忠誠。
為了發揮文化塑形鑄魂的重要作用,這個廠大力開展精神文化、學習文化、安全文化、家園文化、井站文化的建設,傳播了企業理念,凝聚了員工隊伍,進一步促進了員工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在隊伍建設上,這個廠堅持“三色”管理,即“人本關愛”橙色管理、“員工培訓”藍色管理、“個人成長”綠色管理,努力營造一種和諧向上的隊伍建設氛圍,讓員工始終感受到自己處在認真、嚴肅、和諧的團隊中,進一步激發“我為祖國獻石油”的熱情。
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這個廠借助“十大優秀黨員”、“十大杰出青年”等平臺,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11月20日,這個廠在原油生產能力突破300萬噸總結表彰大會上,首先給員工記功,隆重表彰,讓姬塬人進一步認識到“愛崗敬業、追求卓越”的重要性,快速成長為助推油田大發展的堅實力量。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