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環保局最新的消息是,通過對金山化工區的持續監測,沒發現污染因子,數值和平時一樣。“持續”是指從9月8日23時10分,直到昨天上午8時。
最初,由于事故原因尚未查明,有人擔心是輸油管道爆裂引發爆炸,“如果發生像大連‘7·16’那樣的爆炸泄露事故,將對環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油罐區發生爆炸,1500噸原油流入海洋。受大火影響,市內空氣質量一度下降。一個星期后大連市內的空氣質量才恢復正常水平。
9月9日零時40分,市區兩級和金山化學工業區共3輛環境應急監測車同時展開監測,分別在事故現場及下風向50米處、200米處等地空氣進行樣本采集、檢測和分析。
此后,進一步消息傳來,是公用工程低溫罐區內烯烴管線破損,造成部分乙烯和丙烯泄漏,并發生火災。乙烯在低濃度時,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時具有較強的麻醉作用。丙稀屬低毒類物質,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識喪失。但是,兩者燃燒后都會變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產生毒性。
現場的監測結果也讓環保部門松了口氣。“著火后乙烯和丙烯已充分燃燒。加上現場消防水霧減少了煙霧擴散,我們的持續監測未發現污染因子,數值與平時一樣。”相關人士說,現場除了金屬熔化產生的氣味,沒有其他異味。
9日8時左右,余火被撲滅,空氣質量監測顯示“正常”。這個結果表明,事故發生地周邊及下風向2公里范圍內的大氣環境質量沒有受到影響。
此外,事故發生后,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及時封閉了雨水管道,對消防廢水進行收集處置。環保部門表示,事故對周邊水體環境未造成影響。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