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10月27日晚發布三季報,按國際會計準則前三季度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00.3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23%。此外第三季度凈利達到347億元,同比增長12.5%,也創下了兩年來季度業績最佳值。(10月28日《新京報》)
受益于國際油價上漲與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中石油賺了個盆滿缽滿。真搞不懂中石油憑啥“漲價急吼吼,降價慢吞吞”,還伸手向國家要補貼呢?如此一面哭窮漲價一面利潤猛增的“雙重人格”,豈能服眾?
值得追問的是,中石油利潤創下新高,公司股東享受了紅利,國民股東受益幾何呢?中石油都是花納稅人錢投資的國有企業,并非私人公司,每一個國民股東都有權對此提出質疑。公眾一直詬病的企業腐敗、高管天價年薪、員工高福利、產品高成本、高價格,公務消費浪費等國企積弊,事實上已經揭開了包括中石油在內的央企利潤去向不明、社會責任履行不力的病灶。
依照《反壟斷法》的要求,從完善制度入手,充分引入、激活并且保護好合法的市場競爭,讓經營者在合法市場框架內充分博弈,依靠市場的力量逐步打破少數央企“一枝獨秀”的壟斷局面,十分必要。而在壟斷地位暫時無法打破的當下,一方面,審計部門要加強審計監督,增加其產品成本、定價與員工工資福利支出的透明度,讓高管高薪、員工高福利接受社會評判與公眾監督;另一方面,其公務消費支出,腐敗浪費等問題也應得到約束與規范。只有法規制度的力量才能督促其合理確定產品價格,讓利于民,反哺社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