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命根子”,優質是“硬杠子”,效益是“牛鼻子”。塔中1號氣田建設者堅守“死亡之海”,瞄準國家優質工程,攥緊“命根子”、嚴抓“硬杠子”、牽牢“牛鼻子”,大型設備吊裝一次到位,一次焊接合格率97.6%。胡楊泛金的10月,塔中1號氣田順利投產,人們臉上透著喜悅之情。
監理吃的是“紅臉飯”
有人比喻監理是“黑臉包公”,可說話像竹筒倒豆子,每天像鉚釘一樣釘在施工現場的總監理工程師湯曉和卻說自己吃的是“紅臉飯”。他說搞工程,質量才是硬道理。人好哄,硫化氫、天然氣是哄不了的,它無孔不入,毫不留情。工程要有毛病的話,最后非叫你紅臉不可。他希望塔中1號工程干下來,“我們大家都不要紅臉”。
在寒冷的冬季,焊口處常常落了霜積了雪,按正常的焊接技術規范,要烘烤到20攝氏度以上。可寒冷天氣下的焊口常常欺騙人的眼睛,表面看著烘烤干了,可不到5分鐘,焊口周圍又會返潮。所以,一些焊工就搶在這5分鐘前開始焊接,卻因滲透在管線中的水汽作怪,焊接處出現氣泡,一次焊接合格率始終徘徊在90%上下。
施工方、監理方多方會診,對癥下藥,全過程、全方位質量控制,嚴格執行“五不焊”操作規范,堅持“三不漏”原則,一次焊接合格率逐步攀升到97%左右。
黑臉“大胡子”
曾在英買力氣田處理廠拍胸發誓“一天不交工,我就一天不刮胡須”而得名的“大胡子”段傳濤,表面溫文爾雅,實際上卻是出了名的鐵面質檢工程師。他三把尺子不離身,用卷尺來量鋼結構對角線的等長、高和寬夠不夠格,拿焊道檢驗尺來檢測焊道規范,手持水平尺、磁力線墜對管架安裝情況進行細致檢查,經他三把尺量過的鋼柱間距、直線度、垂直度尺寸合格率始終保持100%。
“鐵皮裁縫”任師傅
控制成本從邊角料開始。任恒春是工藝班組的一名管工。在鋼結構預制管廊架底板、筋板和肋板放樣下料中,因精確計算,巧手截裁,他能把一張鋼板的邊角余料利用到極致,員工送他外號“鐵皮裁縫”。
既抱西瓜又撿芝麻。正是如“鐵皮裁縫”任恒春這樣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控制成本法,加上從設計優化、集中采購招投標等源頭上控制成本,氣田工程建設節省了5000多萬元,填補了因開發方案調整而增設管線的成本缺口。
一屋子都是“和尚”
長年在沙漠里施工,會刮光頭的理發師都是香餑餑。
一把推、一把剪,就是所有理發家當。小亮與同宿舍人比較,屬于追求時尚的“另類”。他想理個毛寸,由于要求高,有3位自告奮勇稱自己的手藝不一般。雖經過3人精剪細理的一番折騰,最終他還是沒有逃脫光頭的命運,其結果是一宿舍人都成了“和尚”。
每天收工很晚,勞累了一天的工人回到營地,男人們還要揮拍拼殺幾回,也要聚集一起玩玩牌,調侃一番,借此消愁解乏。女同志同樣不甘寂寞,簡單洗漱一番,便穿針引線,邊聊天邊刺繡。不同花色的絲線,幾塊白布,在心靈手巧的女工手里,竟然變化出精美絕倫的圖案,鴛鴦戲水、金雞報春、花鳥魚蟲,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