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宣布,在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儲量規模達10億噸的大油田———冀東南堡油田,舉世矚目。蘭溪市一位農民內心激動不已,他早在13年前就專門出書論述渤海灣有大油田。據悉,他的預言來自于小小的蜜蜂。
小蜜蜂,大油田,似乎風牛馬不相及。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兩者發生關聯。本周二,記者來到了蘭溪。
今年64歲的李紫賢,住在離蘭溪城約20公里的馬澗鎮。遞給記者的名片上印著兩個頭銜:中國養蜂學會會員、蘭溪市田園食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蜜蜂跳舞不是“說話”而是放“屁”
1963年,李紫賢從蘭溪一中畢業,正趕上知青上山下鄉風潮,于是落戶馬澗農村成了一名農民。繁重的體力勞動,差點壓垮李紫賢。當時被稱為臭資本家的父母為減輕他的勞動,給生產隊捐物辦了個養蜂場,讓他干輕活。
從此,李紫賢與蜜蜂結緣。
養蜂中,李紫賢發現,蜜蜂們天天在跳舞,跳得那么認真,那么有勁,而且舞蹈花樣很多,有半圈舞,有圓圈舞,還有“8”字舞———原來蜜蜂世界是個充滿歡樂的世界!
蜜蜂為何跳舞?李紫賢翻書了解到,這是蜜蜂們在相互傳遞信息。據書本介紹,首先發現蜜蜂舞蹈含義的是奧地利生物學家馮·弗列施,這一驚人發現,幾十年來一直作為經典理論在全世界傳播。
李紫賢常常捧著飯碗觀察蜜蜂跳舞,常常冒著烈日丈量地面距離,檢測弗列希對蜜蜂舞蹈含義的論述。年復一年,李紫賢漸漸對弗列希的理論產生了懷疑,因為弗列希的理論無法解釋舞蹈中蜜蜂的許多行為。如蜜蜂跳舞時都拼命地搖擺腹部,為什么擺腹?蜂巢中很黑暗,在黑暗中蜜蜂們的視覺無法發生作用,根本看不到同伴在跳舞,跳什么舞,這樣一來,弗列希的理論遇到了解釋障礙!
人是用語言傳遞信息的,語言是由不同頻率的聲音組成,而昆蟲是用氣味來傳遞信息的,那么有沒有由不同頻率的氣味構成昆蟲語言呢?李紫賢覺得氣味應該有頻率的。他認為我們在文學著作中??吹健奥劦疥囮嚽逑恪边@種描寫詞句,“陣陣清香”即頻率氣味。
李紫賢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證明了蜜蜂能非常靈敏地感知頻率氣味,原來蜜蜂的所謂跳舞其實是一種發射頻率氣味的動作。蜜蜂尾部有個腺體,能散發自己與眾不同的氣味,而蜜蜂舞蹈時都一律使勁地擺動腹部,把氣味甩出去,形成頻率氣味。李紫賢不僅證實了頻率氣味的存在,還詳盡地測得了蜜蜂世界氣味頻率與信息含義的關系。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