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同一種商品而言,在國內各地的價格走勢和交易狀況本應該是基本一致的,但是最近一周顯示,我國東北地區的豆油價格較為堅挺,價格走勢較為平穩,但南方地區豆油價格卻平均每天小幅走低50-80元/噸,南北方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走勢,表面上看,這種現象似乎是很正常的,很可能只是一種偶然,但筆者經過認真分析后認為這種北穩南跌現象并非如此。
一,從原料的供應量上看,北方緊缺南方充足。我國北方特別是東三省地區是國產大豆的主要產區,目前國產大豆數量已經很少,價格較去年同期要高出很多,生產原料成本的提高自然支撐了當地豆油的價格,而南方地區的企業多以進口大豆為主要生產原料,每年的4-7月份都是進口大豆最多的時候,雖然進口價格沒有明顯走低,但是原料的增加給企業帶來的壓力成為必然,而且5月份是我國夏收新菜籽將陸續上市的季節,南方地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油脂企業,欲在此段時間進行生產,必然要考慮到菜籽上市的壓力,加之南方部分地區國儲陳油低價輪出,這便共同抑制了南方地區豆油的價格上漲。
二,從油脂的供應量上看,港口地區壓力很大。東北地區如九三油脂、沈陽金石、大連日清等企業因豆粕壓力較大,早已停產限產,同時,北方上千家的中型油脂企業更是生產謹慎,于是運輸費用、損耗等系列問題存在,北方較南方地區的豆油替代品價格略高,而且品種不足。因此,東北地區豆油的供給量相對較緊缺,造成價格居高不下,只有個別企業為了促銷,成交價格可以略低于銷售報價。前一段時間,國內豆油整體價位的急速攀升,使港口地區油廠的虧損壓力已有所緩解,企業目前第一要務便是降低庫存,于是將豆油價格回調銷售。同時,港口毛油分銷商已經有豐厚的利潤獲得,于是心甘情愿的順價銷售,這便限制了當地豆油價格再次上漲的勢頭,而且隨著氣溫的回升,港口數量龐大的棕櫚油也將對豆油市場形成壓力。
三,國內外豆油、棕油、石油期貨市場的震蕩走低,對南方地區、港口地區油脂企業的生產和交易心理影響要明顯大于北方地區,并且伴隨原料及庫存等狀況的不斷加劇,企業在短期內是難以解決的,因而國內豆油價格在較長一段時間里,仍將維持寬幅調整態勢,東北地區與南方港口地區豆油的價差很有可能將繼續拉大。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