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焦化行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由競爭走向合作是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企業要保持持續的競爭力,就須利用和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加強產業鏈建設,在技術開發應用、精益管理、內外貿易、投資融資、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合作,努力實現鋼鐵聯合企業焦化廠和獨立焦化廠的合作及行業內外、國內與國際間的合作
中國焦化協會日前公布2014年行業運行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焦炭產量為4.77億噸,增速同比下滑8個百分點。盡管產量增速出現下滑,但焦化行業產能過剩現象依然嚴重,企業利潤情況堪憂。2014年1月至11月,我國焦化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累計虧損37億元;321家虧損企業虧損額合計162億元,行業虧損面高達49%。
“焦化行業低增長、低效益的狀況將成為常態。”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告訴記者,2014年,我國宏觀經濟發展仍處于調整之中,焦化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嚴酷的市場競爭環境,正在全面檢驗著所有焦化企業的競爭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把握新機遇的能力。
“從國內煉焦煤市場看,由于鋼鐵市場價格仍處低位,加上企業資金緊張及壓縮庫存量,總體需求呈疲弱狀態。”崔丕江告訴記者,盡管2014年山西、陜西、四川、內蒙古等部分產煤炭省份出臺了多項救市措施,國家也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意見》等文件,并對進口煤炭進行了關稅調整,但是,國內外煉焦煤資源充裕,煉焦煤供需已基本轉為買方市場。
價格方面,2011年至2014年獨立焦化企業焦炭出廠含稅價整體呈持續下跌趨勢。“從近3年焦炭價格的走勢,可以看出我國焦炭市場供需矛盾在不斷加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焦化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偏低,產品供大于求。”崔丕江分析認為,“同時,由于我國鋼鐵需求增長明顯減弱,焦化行業產能過剩嚴重,銀行借貸、抽貸的情況在大部分焦化企業已經有所反映,企業資金緊張的趨勢正在加重。因此,2015年焦化企業所面臨的經營困境和殘酷的市場競爭狀況不會有明顯改變。”
那么,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焦化行業如何適應、出路在哪兒?崔丕江認為,“由競爭走向合作是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任何一家企業向用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僅受制于其自身的生產、經營能力,還受到上下游關聯產業的影響和制約。僅就中國市場而言,區域市場太大,需求的層次也有差異。企業要保持持續的競爭力,就必須學會跳出自身和區域的圈子,利用和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實現優勢互補的發展新模式。因此,加強產業鏈建設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意義重大。
崔丕江告訴記者,“目前是整合建設高效產業鏈的最好時機。在技術開發應用、精益管理、內外貿易、投資融資、人才培養等方面,焦化企業要更加緊密、更加廣泛、更高層次、更加有效地進行區域性合作、產業園區內的合作、產學研用的合作;鋼鐵聯合企業焦化廠和獨立焦化廠的合作;行業內外、國內與國際間的合作,在國內外經濟大格局中開拓生存與發展空間。”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