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推高油價?
“我們也有自己的原因不樂意見到目前的油價,它和基礎面的供求關系情況一點關系也沒有。投機是推高目前油價的最主要因素,美元貶值的問題只是其中之一。”面對一片指責聲音,處于風口浪尖的歐佩克(OPEC),由其秘書長Abdullah al-Badri緊急對外回應。
Badri解釋說,現在OPEC每天的產量為3220萬桶,比起2008年年初制訂的計劃還要高。之前的4月底,OPEC給各成員國下達的指令是2967萬桶,比2007年年底計劃的3071萬桶稍低。3220萬桶的產量,也高于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較早前建議的3160萬桶。
然而,對于OPEC“投機推高油價”的說法,石油行業人士的意見是——不同意。專業能源咨詢機構普氏能源資訊(Platts)的資深分析師CALVIN LEE向本報記者闡釋:“純粹的金融投機行為在如此大型的國際交易市場,長時期地推高如石油這種大宗商品的價格,是不可能的事情。”
由國際能源署和美國能源情報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最新公布的數據也許可以解答上面的矛盾。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全球非OPEC的石油生產國在今年內的實際增長產量沒有實現之前的估計。到目前為止,各非OPEC產油國的平均單日總產量僅比2007年的平均水平高出46萬桶,仍低于5月該機構所預測的68萬桶。
美國能源情報署的數字則更低。其統計數據顯示,現在非OPEC產油國的單日總產量增長為31萬桶,只有之前預計60萬桶的一半。
俄羅斯、巴西和墨西哥等非OPEC主要產油國今年的石油生產狀況都沒有實現預期的增長目標。尤其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的俄羅斯,估計其2008年石油產量只與2007年持平,且因經濟高速增長國內石油消耗劇增,其2008年石油的出口量較2007年會有所減少。據普氏的統計資料,俄羅斯2008年4月的石油出口量比2007年同期減少了5.7%。
來自非OPEC的威脅
美國石油咨詢公司WTRG的一份報告補充了國際能源署和美國能源情報署指出的問題。
據WTRG統計,過去的30多年里,來自非OPEC產油國的石油產量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從1973年的約25萬桶/天,提高到2007年的約43萬桶/天;同時,來自OPEC的產量雖然波動很大,但目前的產量水平和1973年的約30萬桶/天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以OPEC占全球石油產量的比例看,目前為約40%,大幅低于1973年的約55%。
WTRG的報告指出,OPEC試圖控制石油價格保持在一定范圍內變動的努力由于非OPEC產油國的自主行為而受到嚴重的挑戰。據相關資料顯示,OPEC的總體產量增減變動走勢明顯與國際石油交易價格變動的趨勢相反。在多次石油價格走高的時期,OPEC都有提高產量的舉措。
而非OPEC的產量變動卻與OPEC顯著不同。除了1988年到1993年間,產量有所減少之外,其余年份都保持穩步上升的勢頭。
當非OPEC的供應增長放緩的時候,OPEC組織各成員國能有多大的產能剩余可以填補這一空缺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國際能源署給出的數字是:172萬桶/天。
分析人員認為,考慮到適當的緩沖和生產意外因素,172萬桶/天的產能剩余不能被視為可以很樂觀依賴的資源。2004年至2007年間,OPEC的產能剩余值為127、102、145和209萬桶/天。172萬桶/天仍是處于相對的高位水平。
2007年年底,各國際石油權威機構(包括國際能源署,美國能源情報署和OPEC)在預測2008年石油市場供求狀況時,都認為非OPEC產油國的產量增長是滿足2008年全球石油需求的主要因素。
“我們也有自己的原因不樂意見到目前的油價,它和基礎面的供求關系情況一點關系也沒有。投機是推高目前油價的最主要因素,美元貶值的問題只是其中之一。”面對一片指責聲音,處于風口浪尖的歐佩克(OPEC),由其秘書長Abdullah al-Badri緊急對外回應。
Badri解釋說,現在OPEC每天的產量為3220萬桶,比起2008年年初制訂的計劃還要高。之前的4月底,OPEC給各成員國下達的指令是2967萬桶,比2007年年底計劃的3071萬桶稍低。3220萬桶的產量,也高于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較早前建議的3160萬桶。
然而,對于OPEC“投機推高油價”的說法,石油行業人士的意見是——不同意。專業能源咨詢機構普氏能源資訊(Platts)的資深分析師CALVIN LEE向本報記者闡釋:“純粹的金融投機行為在如此大型的國際交易市場,長時期地推高如石油這種大宗商品的價格,是不可能的事情。”
由國際能源署和美國能源情報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最新公布的數據也許可以解答上面的矛盾。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報告,全球非OPEC的石油生產國在今年內的實際增長產量沒有實現之前的估計。到目前為止,各非OPEC產油國的平均單日總產量僅比2007年的平均水平高出46萬桶,仍低于5月該機構所預測的68萬桶。
美國能源情報署的數字則更低。其統計數據顯示,現在非OPEC產油國的單日總產量增長為31萬桶,只有之前預計60萬桶的一半。
俄羅斯、巴西和墨西哥等非OPEC主要產油國今年的石油生產狀況都沒有實現預期的增長目標。尤其是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的俄羅斯,估計其2008年石油產量只與2007年持平,且因經濟高速增長國內石油消耗劇增,其2008年石油的出口量較2007年會有所減少。據普氏的統計資料,俄羅斯2008年4月的石油出口量比2007年同期減少了5.7%。
來自非OPEC的威脅
美國石油咨詢公司WTRG的一份報告補充了國際能源署和美國能源情報署指出的問題。
據WTRG統計,過去的30多年里,來自非OPEC產油國的石油產量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從1973年的約25萬桶/天,提高到2007年的約43萬桶/天;同時,來自OPEC的產量雖然波動很大,但目前的產量水平和1973年的約30萬桶/天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以OPEC占全球石油產量的比例看,目前為約40%,大幅低于1973年的約55%。
WTRG的報告指出,OPEC試圖控制石油價格保持在一定范圍內變動的努力由于非OPEC產油國的自主行為而受到嚴重的挑戰。據相關資料顯示,OPEC的總體產量增減變動走勢明顯與國際石油交易價格變動的趨勢相反。在多次石油價格走高的時期,OPEC都有提高產量的舉措。
而非OPEC的產量變動卻與OPEC顯著不同。除了1988年到1993年間,產量有所減少之外,其余年份都保持穩步上升的勢頭。
當非OPEC的供應增長放緩的時候,OPEC組織各成員國能有多大的產能剩余可以填補這一空缺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國際能源署給出的數字是:172萬桶/天。
分析人員認為,考慮到適當的緩沖和生產意外因素,172萬桶/天的產能剩余不能被視為可以很樂觀依賴的資源。2004年至2007年間,OPEC的產能剩余值為127、102、145和209萬桶/天。172萬桶/天仍是處于相對的高位水平。
2007年年底,各國際石油權威機構(包括國際能源署,美國能源情報署和OPEC)在預測2008年石油市場供求狀況時,都認為非OPEC產油國的產量增長是滿足2008年全球石油需求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