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提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專家表示,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放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把創新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位置提得更高,適應了時代的迫切要求,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回顧過去,從“向科學進軍”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到“建設創新型國家”;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到開放引進,再到自主創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已內化為共產黨執政理念的一部分,不斷驅動中國發展。
依靠自主創新,我國建成了世界首套煤制烯烴工業化示范裝置——神華包頭煤化工公司甲醇制烯烴(MTO)裝置。該項目突破了甲醇制烯烴制約新型煤化工的瓶頸問題,為煤制烯烴的工業化開辟了新的技術路線。今年5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國內化工行業權威專家,一致通過了“神華包頭煤制烯烴示范工程成套工業化技術開發及應用”科技成果鑒定,認為該工程技術創新性強,整體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圖為該裝置全景。 (本報記者 呼躍軍 攝)
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創新驅動結構轉型也將成為化工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根據規劃,到2015年行業力爭實現如下目標:行業科技投入達銷售收入的1%以上;行業精細和專用化學品率提高到45%;全行業突破30~50項制約行業發展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自行研制8~10套大型成套石油和化工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研發取得突破,在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和節能環保等領域開發一批新技術和新產品等。
行業愿景:
占領科技發展制高點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黨的十八大報告作出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的新的重大論斷,為我國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是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根本指針。其中,在加快轉方式這一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中,科技創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賦予了發展新動力和新的歷史使命,放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為行業科技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加強協同創新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日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院與偉天化工共建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以增進雙方交流、互訪,同時通過共建研究院、高級技術人員互聘等方式,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多方面深化合作。圖為南京信息大與偉天化工有關領導為共建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揭牌 (特約記者 劉平昌 攝)
為此,我們應該努力做好今后行業的科技工作,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包括加大協同攻關力度,搶占科技發展戰略制高點,推動企業、高校、科研單位之間的深入合作,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在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精細與專用化學品、高端石油和化工裝備、現代煤化工、生物化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大力實施技術改造,積極開發和推廣應用低碳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節能減排技術、循環經濟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優化升級。還要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技術交流和推廣,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要實施創新驅動,實現綠色輪胎產業化是當務之急。推動中國的綠色輪胎產業化,當前有兩項重點,一是綠色輪胎的標準,二是建設輪胎試驗場。
提高我國輪胎行業的研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輪胎試驗場非常十分緊迫。沒有試驗場,缺少實測數據,對輪胎新產品的研發和質量的提高產生了極大的制約,更不可能實現綠色輪胎的發展,極大地影響了輪胎企業的轉型升級。為此,推動綠色輪胎產業化、制定中國綠色輪胎自律標準和建設輪胎試驗場是當前和今后工作的重點,也是企業目前實施創新驅動最迫切的要求。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文雷: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給氯堿行業提出了新要求。
陜西寶塔山油漆股份有限公司在生產經營和企業發展過程中,注重技術創新,成立了陜西省涂料行業唯一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并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不斷開發成功新產品,為國家重點工程和工業項目建設提供了大量的高品質、多品種、低污染油漆涂料。圖為該公司技術人員在研發新產品。(本報記者 李軍 攝)
今后氯堿行業應加強自主創新,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引導企業采用新技術實現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加強國產離子膜、干法乙炔發生技術、新型干法水泥制造技術和低汞觸媒在全行業的推廣,加快研發新型固汞觸媒和無汞觸媒,大力推動燒堿離子膜電解槽氧陰極技術、新型制氯工藝等先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與裝備。不斷開發高附加值耗堿、耗氯產品,開發精細化、專用化和系列化的PVC產品,進一步拓寬產品應用領域。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蔡杰:實施創新驅動,首先,戰略新興產業一定要突破技術瓶頸,解決好技術來源的問題。由于戰略新興產業完全靠技術引進不太可能,因此不僅要進行原創技術的研發,還要加強與國內的科研單位共同開發,實現技術集成的創新。其次,需要企業的管理及觀念都要創新。目前一些企業更愿意跟隨別人的腳步,都想等有了工業化裝置了再跟進,在創新及研發上比較謹慎,不愿冒風險。創新的確多多少少要帶有一定風險,但企業一定要明白,現在不創新就難以生存,因此要在觀念上進行創新,同時管理必須跟上,要把事先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要考慮到,從而將創新落到實處。
企業方略:
堅定不移走創新之路
遼寧奧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民:我們公司在去年底提出的戰略是“穩中求進、創新促進”,其中的創新促進與十八大提出的創新驅動相一致。我們的創新主要是針對海外資源,在國外市場疲軟的情況下、中國市場相對較好情況下,實現對國外技術和資源的引進以及資源在國外運用和企業經營模式的創新。
首先在技術引進上,近期由于國外市場需求疲軟,創新驅動要求我們要在此時抓住機會有所突破。因此我們進一步加強、加快了對需求增長放緩的國家和市場的先進技術成果、產品、工藝甚至過程設備的引進吸收消化及創新,用更低的成本引入了更好的技術及人才,為我所用。其次是原料來源的創新。我們目前進口乙烯做環氧乙烷,就是一種創新的實踐,可以打破國內沒有商品乙烯,民營企業就不能發展乙烯產業鏈的限制,實現了原料路線的突破。最后是海外經營模式的創新。即針對國外比較豐富且進口運輸成本比較高的資源,通過并購相關企業或合資合作加以利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經營思路、理念上的創新比技術創新還要重要,思路即出路。我們創新了國內經營思路,借助資本運作等方式,整合上下游及同行的優勢資源,與其形成伙伴關系,從而有利于共同做大。
河北凱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文飛: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成立15年來,凱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是按照這樣的路徑往前走。如果沒有創新驅動,決不可能有凱瑞化工的今天。
創新驅動也給我們提出了新課題,現在公司技術人員考慮更多的是,技術如何更好地面向客戶,針對客戶的需求進行技術研發,我們現在不僅要賣產品,還要賣服務,要不斷從增值服務中去提升效益。這不僅是一種技術創新,更是一種經營理念上的創新。創新驅動的路,我們還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技術革新日新月異,不換腦袋就要換人。
寧波阿里山膠粘制品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葉先科: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很多人都認為是說到心坎里去了。創新已成為化工企業的生命線,目前很多企業正面臨生存問題,有限的市場正被擁有最先進技術和最好管理能力的企業所占領。企業要想生存下去,必須要去創新,否則根本參與不了殘酷的競爭。現在國外市場疲軟,國內需求低迷,使得大家一下子就感到擁有技術確實非常重要,創新才是最根本的。據我了解,目前的已有很多化工企業組團到高校去商談合作,因為他們已理解了創新對企業的含義,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創新熱正在化工企業中形成。
四川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佳才:在重化工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都非常嚴重,我認為解決問題最重要的突破口就在于技術創新。企業要想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必須實施創新。在十八大提倡的創新驅動建設中,只要應用新技術加以改造和提升,我認為傳統的重化工行業中還是有很多機會的。搞好創新我們注重三點:一是人才隊伍的建設;二是平臺的建設;三是作為民營企業,我們已經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在制度保證上已經走在了前面。
員工心聲:
提升自己適應新需要
吉林石化研究院有機催化研究所崔龍:黨的十八大,再次將創新擺在了突出位置,為科技創新描繪了一幅更加宏偉的藍圖,也明確了我們化工科研人員的責任和使命。十八大提出“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則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落實新要求,實現新目標,需要在創新上實現突破,我認為重點應當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產業升級上做文章,力求原創上突破,在差別化產品上實現大發展;二是在結構優化上做文章,做精做細下游產品,為上游找出路,為民生走新路;三是在挖潛上做文章,將前些年龐大的引進裝置和技術,消化好、吸收好、利用好。
江蘇蘇化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丁小兵:我的本職工作是新產品研發,應該說十八大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跟我所做的工作最為密切。十八大把創新提到新的高度,既讓所有科技人員感到了責任感,更是讓科技人員感到緊迫感,在本職工作上應該圍繞企業產品的技術升級多做思考研究,挖掘潛力。一是抓緊對現有產品進行工藝技術改造,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加快對現有產品的衍生開發,圍繞產品鏈做研究開發,為老產品挖掘新的利潤來源;三是加快新品開發步伐,積極調整新產品研發思路和方向,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確保產品結構調整與市場緊密結合,新產品的研發與市場實現了無縫對接。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秘書王軼皓:十八大報告把創新驅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體現出了我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重要決心。另外報告還提到了要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建設美麗中國,創新驅動是一個重要的抓手。
作為一名普通的員工,應如何在本職崗位上把創新驅動落到實處,我有三點想法。一是樹立、培養、強化個人的創新意識。讓創新思維貫穿到具體的工作當中,體現出巨大效果。二是要培育創新能力。我們公司每月都要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都是圍繞創新開展的,員工們踴躍參與,涌現出了很多創新的典型,我要向這些榜樣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三是深刻領會領導的創新意圖。作為化工企業,公司領導一直提倡科技創新,他們個人也榮獲了許多國家級科技創新的榮譽。我要認認真真把領導提出的創新思路具體落實下去,讓其在工作中不斷鞏固和強化。
晉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壓縮崗位主操作工徐偉:創新驅動的提出讓我感到工作上的壓力比以前大了,責任重了。我認為創新驅動要解決的是觀念上的更新和技術上的創新,作為一名操作工,只有不斷進行創新才能適應化工企業日益不斷更新的新技術,勝任工作崗位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多注重技術方面材料的搜集,主動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技能,增強自己的創新能力,積極參與到公司科技知識競賽和QC攻關小組活動中去,多提一些小改小革方面的合理化建議,以不斷適應公司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