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4月10日訊
東營市東營區向大海要資源,對海水進行綜合利用,創新實施魚-蝦-蟹-溴-鹽的漁鹽一體化經營模式,走出了一條資源綜合利用的生態發展之路。
現代漁業
海水養殖出效益
4月1日,記者在東營區朝陽漁民專業合作社8000畝養殖區內看到,漁民正在向部分斑節對蝦、日本對蝦養殖池內抽灌海水。伴著機器轟鳴,海水源源不斷流進了一個個蝦池。在已經納水完成的養殖池中,浮游生物、貝類的蹤跡清晰可見。據了解,海水中的浮游生物、貝類是放養對蝦的天然營養品,它保證了對蝦生長初期食物需要,使對蝦養殖初期能夠實現不投餌生態喂養。漁民高昌盛高興地介紹:“海水養殖技術易學,水源充足。俺家養殖200多畝對蝦,去年收入50余萬元。”
黃河三角洲地區氣候條件優越,適合海水養殖,且淺海水質較好,浮游生物繁盛,透明度小,適合貝類生長。豐富的貝類為對蝦養殖提供了充足的鮮活餌料。東營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目前,全區海水養殖面積已達5萬余畝,養殖品種主要是對蝦、梭子蟹,年利用海水資源約680萬立方米。同時,為科學合理利用海域資源,東營區加大淺海增養殖力度,積極推廣增殖雜色蛤、泥螺等品種的輪捕輪放模式,養殖面積已達23萬畝,養殖模式全部為淺海底播增養殖,養殖品種有四角蛤、縊蟶、雜色蛤等,去年產量達2.6萬噸,養殖效益逾2000萬元。
漁鹽一體化
對海水“吃干榨盡”
走在廣利鹽業有限公司的萬畝漁鹽一體化生產區內,高標準建設的對蝦養殖區中設施齊全,育苗場、機械工程隊、揚水站、變電站、冷藏廠等項目建設都展示出現代化海水養殖場的科學布局。據了解,該公司近2000畝的海水養殖區年利用海水150萬立方米,僅斑節對蝦、日本對蝦養殖一項年可收獲對蝦近8萬公斤,獲效益600多萬元。在海水提溴設備前,公司總經理高進奎介紹:“為了能夠對海水‘吃干榨盡’,養殖對蝦用過的海水成為提溴的‘原料’,經過富集、氧化、提取等工藝后,公司年可提取溴100多噸,收入200余萬元。提溴后,海水流入制鹽池,經過曬鹽、結晶之后,年還可制鹽10萬噸,銷售收入達1200萬元。”
東營區大力推廣漁鹽一體化三級生產模式,一級利用海水進行魚、蝦、蟹等池塘養殖;二級進行海水提取溴素,生產溴系列產品;三級利用提溴后的鹵水曬鹽。魚-蝦-蟹-溴-鹽一體化的生態模式,能夠有效實現廢水零排放,既能夠使海水資源獲得綜合利用,又有效保護了海洋生態環境。目前,東營區匯豐鹽業、廣利鹽業有限公司已全面推廣漁鹽一體化生產模式,經營面積已達1.8萬畝,年綜合利用海水210萬立方米,年創產值3000多萬元。
海水生物養殖
開拓美好前景
走進東營區轄海福生物工程公司,記者感受到這里風光秀麗,陽光充足,空氣清新。遠遠望去,一個個高標準建設的螺旋藻生長池中,淡藍色的海水上漂浮有綠色的生物。正準備進行水溫測試的工作人員介紹:“綠色的生物就是螺旋藻。使用海水養殖螺旋藻雖然比淡水養殖技術難度大一些,但是純凈優質的海水為螺旋藻提供了更豐富的營養,非常適合生物生長。”
發展海水生物養殖是東營區向海水要效益的有益探索。東營區立足獨特的海岸線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水生物養殖產業,在審視松散的產業布局基礎上,樹立了“集約”的經營理念,同時著眼零亂的品質層次,推行科學的管理模式。該區海水生物養殖基地實施嚴格的管理舉措,堅持嚴格的海水質驗、高科技養殖模式,使生物制藥工程得到穩步發展,使其成為海水生態、循環綜合利用典范,趟出了一條科學利用海水發展新興產業的新路。
目前,該區已發展海水螺旋藻養殖6萬平方米,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螺旋藻養殖生產、加工基地,養殖基地規模年產螺旋藻粉30多噸,去年,僅螺旋藻一項就創產值300多萬元。
2012年第四屆中國溴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將在天津拉開帷幕,詳情咨詢:周女士0531-62311909 158652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