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06日訊
始于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給中國的很多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涂料似乎影響不大,2008至2010年大部分涂料企業都在增長,直到2011年,中國政府高舉房地產調控大旗,把眾多房地產企業逼到了生死邊緣,涂料行業特別是建筑裝飾類涂料更是進入前所未有的冬天。
剛過去冬天特別冷,目前雖已進入春季,卻沒有太多人能感受春天應有溫暖。筆者來貴州出差一個多星期,走訪了多個涂料市場,各大涂料品牌的經銷商均表示今年的生意難做,很多商家甚至還沒有實現真正開張。按理說,貴州省地區西南,是國家近年來重點發展的西部省份之一,并且投入巨大支持加快城鎮化、新農村建設,2012年貴州省的GDP增長目標是14%,位列全國之首,當地的涂料需求整體是增長的。究其原因,也許能從六盤水市一位從事多年涂料銷售的經銷商一番話中看出端倪:“西部大開發,市場大了,更多的人把這里當成了淘金的樂土,大大小小知名的,不知名的,正規的和不正規的品牌紛紛前往,各施奇招,使出混身解數,一時間市場魚龍混雜,讓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原本就日趨激烈的競爭,在遭遇了去年房地產調控后,新房成交量更少了,裝修用漆量明顯下降,雖然有很多政府工程和新農村建設的項目需要用到涂料,但對于大部分踮起腳尖都沒能拿到政府項目的二三線品牌,他們僅僅是旁觀者,而拿到政府項目的人,出于成本壓力和利潤最大化的考慮,選用的涂料都是不知名的涂料,抑或者是山寨品牌和假冒偽劣產品,它們價格低得令人難于相信,品質管他呢”。在中國,質量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但價值才是最重要的首選因素(中國消費者不怕麻煩去尋找最個優惠價格商品)。
經濟在發展,感覺卻是衰退
縱觀全國市場,出現貴州涂料市場這樣情況的地區并不少,新興市場雖有需求的增長,但競爭更是激烈,大家斗個你是我活;成熟的市場又面臨需求疲乏。據一項調查現示,2008年以后,中國的涂料行業新成立的公司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多了,新成立的公司規模卻在大幅下滑,很少能有年銷量超過3000萬元的。整個產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兩極分化現象,一線品牌如立邦、多樂士等國際品牌,憑借強大的企業規模和品牌實力,依然活得滋潤;還有一些低端品牌甚至是山寨廠家,不用納稅,不考慮環保和品質,就靠低成本低價格也活得很滋潤;而處在二、三線的涂料品牌正在苦苦煎熬,正陷入前有虎后有狼的境地,日子過得越來越苦。
很遺憾,中國的民族涂料企業,正是那中間的夾心餅,對于他們來說,經濟在發展,感覺卻是衰退,對他來說,涂料業的冬天不是2008,而是剛剛開始的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