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02日訊
國家工信部公布《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當中提到要加快行業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具體發展目標方面,包括在2015年形成五萬噸級的多晶硅領先企業,以及萬噸級的骨干企業,1間年銷售收入逾千億元人民幣(下同),以及3-5間年銷售收入在500億元以上的光伏企業。
另外,亦包括3-4間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又提到在2015年光伏組件的成本要降至每千瓦7,000元,在2020年進一步降至5,000元,光伏發電成本目標在2015年及2020年分別降至每千瓦時0.8元及0.6元。
就上述規劃而言,光伏企業將迎來重組,有利大型企業搶占更多市占率,而內地太陽能發電的占總量比例仍尚有不少提升空間,中電聯公布,2011年全國發電量,火電仍是主力,占比82.5%,而在發電設備容量方面,并網太陽能只有214萬千瓦,相比總量的10.6億千瓦,比例甚低,發展潛力巨大,加上國家近年積極提倡節能環保,內地太陽能發展的中線前景可取。
不過,內地光伏業一直存在產能過剩及技術不足的情況??,為企業盈利帶來不明朗,加上今年內地經濟料續放緩,國家穩健貨幣政策也未有改變,企業貸款受限,亦不利于光伏產業的技術升級,以及行業整合。
外圍需求受壓行業整合加快
此外,有報道指德國將于4月起將光伏補貼,下調兩至三成,由于德國占全球光伏總裝量的比重不少,歐洲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光伏安裝量,按年增長七成,至27.7GW,累計總量則達67.4GW,其中德國占去年全球光伏總量的2??7%,達7.5GW,緊次于意大利,其他國家如西班牙及英國,在光伏產業的補助上亦有所降低。
由于整個歐洲占去光伏新增量市場75%的比重,可以預期全球光伏組件的需求,在年內將受明顯的影響,并直接拖累內地光伏企業的訂單,如多晶硅及電池片等產品的價格也大有機會??受壓,加上歐債危機籠罩整個歐洲,勢必拖慢經濟復蘇步伐,以及企業投資發展的意欲,內地光伏業挑戰重重,營運壓力不輕。
行業結構性問題、內地經濟環境及穩健貨幣政策,加上外圍政策等困擾,光伏產業年內所存在的憂慮不少,而行業具發展潛力,以及獲國策支持,也只屬于中線利好因素,無助于扭轉光伏產業短期的利淡,但卻正好給予行業加快淘汰落后企業的機會,有利大型企業中長線展望,不妨小注作分段性吸納。